文言文 11 巧妙翻译文言语句 一、解读高考 1.考查内容。 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 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及游记 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 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 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 2.趋势分析 (1)文言翻译永远都是重头戏。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 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 读中最易失分的题。 (2)预计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 心。另外,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断句题,几是必考题。 二、考点探究 巧妙翻译文言语句 (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定这些得分点? 1.得分点有三:①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②特殊句式;③句意通 顺。 2.判定得分点的方法 (1)判定关键词语 一类是实词。实词从词性上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 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 实词、多义实词。 ① 通假字的判断 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 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 ② 活用词的判断 一类是虚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 18 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 虚词。 (2)判定特殊句式 ① 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能基本锁定它。 ② 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 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 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 (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 1.关键实词。 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 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照抄句中原字。 (1)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 如“亲信”,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 (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 ① 用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译为“像兄长一样”。 ② 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 如: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 王。”此句中“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用作名词。 ③ 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 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④ 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 译。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鱼虾”是“以鱼虾为伙伴”,“友麋鹿”是“以麋鹿为朋友”。 ⑤ 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 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之归”。 (3)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 为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 2.关键虚词 (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① 有实词义项的则需译出实义,如“之”“其”等。 ② 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 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 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 (2)不必译出的虚词——删 ① 起语法作用的。 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② 表停顿作用的。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 用,不译。 ③ 起衬字作用的。 如:顷之,烟炎张天。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④ 发语词。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 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需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3.特殊句式 ① 倒装句,调。译时需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的结构形式。 ② 省略句,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 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如意念被动句。 ③ 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 ④ 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考点 1】利用关键实词巧妙翻译文言语句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 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 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 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 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 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 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 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 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 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 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 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 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答案  (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住语句的关键词和重要短语。(1)“厚禄”翻译为“丰厚的俸禄”,“顾” 翻译为“顾惜”,“必”翻译为“肯定”,“死”翻译为“死人”。 (2)“重”,动词,翻译为“加重”,“毋”翻译为“不要”,“其”表示祈使语气。 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是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脱去粗布衣服开始做婺州参军。后调任资 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华,向朝廷表奏,升任扬州法曹。扬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 寿令,逞强放纵,屡次触犯法令,和皇亲国戚往来勾结,官员们不敢制裁他,韦凑依照法 律治罪,杖刑杀死了他,远近之人都称道敬服。韦凑入朝做相王府的属官,当时姚崇兼任 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卓远,外表庄重,我很遗憾这么晚见到他。”六次提拔,他 做了司农少卿。韦凑触犯了宗楚客,外放为贝州刺史。睿宗登上帝位,调任他到太府任 职,兼任通事舍人。景云初年,朝廷要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进谏,他认为:“赶在农忙之 季动工,虽然钱财从公主那里支出,但是用高的报酬招用劳动力,那么农民就会放弃耕 作,考虑来干活,这样是舍本逐末,恐怕天下就会有挨饿的人了。”皇帝不听他的意见。韦 凑坚持力争,认为“在万物生长时节建造金仙观,必定使草木昆虫受到的伤害增多,这不是 仁慈的圣上的本意”。皇帝下诏命令外廷臣僚详细审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问:“你怎 么敢这样做?”韦凑说:“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 人呢?”朝廷因此减去的费用以万计。韦凑外调做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年,朝廷想 在靖陵建碑,韦凑以古代园陵不建碑,加上正值旱灾不可动工为由,向朝廷进谏,建碑的 计划就废止了。韦凑升任将作大匠。皇帝下诏恢复孝敬皇帝的庙号为义宗,韦凑进谏说: “经书说‘必定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份。’礼记说:称为祖一定要有功 业,称为宗一定要有德行,他们的宗庙百年不毁。历代称为宗的帝王,都是法令可控制海 内,德行恩泽值得尊崇,列位于祖先宗庙,这就叫作不毁。孝敬皇帝没有登帝位,而且另 立寝庙,没有称为宗的道理。”皇帝就此作罢。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按以 前惯例,诸卫大将军和尚书交替担任这个职务,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 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他调任河南尹,封为彭城郡公。碰上洛阳主簿王钧因行贿被判 处死罪,皇帝下诏:“两台御史、河南尹放任属吏侵吞牟利,按《春秋》记载要重责主帅, 应该放逐韦凑做曹州刺史,放逐侍御史张洽做通州司马。”过了很久,韦凑升任太原尹,兼 任北都军器监,边境战备得到整治振兴,皇帝下诏赐给他时令衣服来慰劳勉励他。到韦凑 生病时,皇帝派御医去治疗。韦凑死,时年六十五。 【技巧点拨】立足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 文言语句的翻译,译出关键实词是重中之重。关键实词翻译正确了,其他内容的翻译 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如何在众多的词语中迅速判定哪个是关键实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实词的判定标准有如下 3 个: 1.带有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词类的活用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考试中的得 分点。活用现象一般包括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名词等。 2.包含修辞手法。有的实词运用了比喻、借代或委婉等修辞手法,在翻译时要对修辞 手法进行还原,才能准确翻译。如《指南录后序》“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一句中,“口舌” 是借代手法,代指“言语”;《触龙说赵太后》“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一句中,“填沟壑”是 “死”的委婉说法,是谦称自己的死。 3.存在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少有双音节词,有时两个单 音节词连在一起,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相同,但意义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 时,切忌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的意义等同于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节词的意义。如《鸿门 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非常”是“意外的变故”的意思,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 中的“非常”,现代汉语中的“非常”是个副词。 【考点 2】利用重要虚词巧妙翻译文言语句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 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

doc文档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翻译文言语句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城南旧事2022-09-1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