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 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第一节 品味关键词(炼字) 古人诗歌创作中十分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品味关键词,就是体会作者的用字之妙。 【赏析例举】 1.准确,能够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 〖例题〗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请赏 析句中“铺”字的妙处。 〖答案〗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 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 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 安闲、舒适的感觉。 2.达意,能够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 〖例题〗陶潜“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不用“望”而用“见”? 〖答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的。用“望”字,人与自然 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见”字,人 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 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的境界,而这种境界 正是通过“见”传达出来的。 3.新奇,能够增强审美情趣。 〖例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诗中“知”“斗”“解”有和妙处?请加以赏析。 〖答案〗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 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 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草树本无情,却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 下之分,晚春景致描写得如此生动而有奇趣,全靠拟人手法的运用。 4.精心挑选动词,化静为动。 〖例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你认为诗中最后一句哪一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答案〗“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 进门来。山本静态,一个“送”字,通过拟人化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 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也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 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5.改变词性,活用词语。 〖例题〗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句中的“肥”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答案〗雨怎样使梅子“肥”是起来的?梅子何时在雨中“肥”了起来的?一个“肥”字,写 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 润,怎不叫人垂涎! 【技法点击】 赏析炼字之妙,需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 ①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 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意与暗指意、双关意等,赏析时, 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要读出其弦外之音。 ②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 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它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③看是否能营造意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 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 ④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 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 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 ⑤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 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 图景。 第三步: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跟踪练习】 1.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句中“悦”“空”二字的妙处。 〖解题思路〗在这个句子里,“悦”和“空”都是使动用法,使……愉悦,“使……空明”,它 们的主语分别时“山光”和“潭影”,宾语是“鸟性”和“人心”,通过改变词性,写出了 鸟儿自由自 在地飞鸣欢唱,人心的清静空明。解答这类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 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活用;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悦”,愉悦,高兴。“空”,空明,清静。二字都是使动用法,作“使…… 愉悦”“使……空明”讲。(步骤一)在焕发着日照光彩的青山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 人行走在清清的水潭边,身影倒映在水中,湛然清明,心中也杂念全消,一片空明。(步骤 二)此情此景让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秘,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含蓄地抒发了作者 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步骤三) 2.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腾”“走”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腾”,翻腾的意思,“走”,跳 跃的意思。山本静态,化静为动。第二步,把“腾”“走”二字放入原句中,想像、描述景象: 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像细浪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如同泥丸在阪上跳 动。第三步,点明“腾”“走”二字在烘托意境方面的作用,即“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 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答案示例〗“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在 红军眼里却像微波细浪在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对于红军将士来说,正如同泥 丸在阪上跳动。“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 山险阻的豪情。 第二节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 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诗眼有“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篇之眼”,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 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以“篇之眼”致广大,以“句之眼” 致精微。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 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赏析例举】 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 〖例题〗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哪个字是诗眼? 〖答案〗诗眼是“空”字。“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 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抒写悲愤之情,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的字。 〖例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 〖答案〗“绿”字是诗眼。“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 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 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 3.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 〖例题〗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哪一个是诗眼? 〖答案〗“闹”字是诗眼。“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 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形象,极具情趣性。 4.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 〖例题〗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愁。”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 〖答案〗“愁”字是诗眼。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 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 , 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技法点击】 1.找准诗眼 ①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②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③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 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④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 2.多角度赏析诗眼 可从如下角度对诗眼进行赏析: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 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 【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 上面确定诗眼的几个角度。 步骤二:整体点明地位。即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如:“××”是这首诗的线索, “××”为全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等。 步骤三:具体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 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例题展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思路〗首先是因为军营中严肃之号令、庄重的气氛和严整的军容而“震惊”。汉家 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 空中猎猎飘扬。其次,因为 “万里寒光生积雪”的环境而震惊。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 时发出的,此时,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 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全诗以“惊”贯穿全诗。 〖参考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 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 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 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

doc文档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黄金学案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雙掱/冰涼。2022-02-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