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选择题解法与技巧 考生在高考中历史科想要考得高分,关键取决于历史选择题的准确性,因 此,掌握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很有必要。高考历史选择题命制均以能 力立意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历史核心素养,涉及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的考查。 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首先要从历史核心素养方面考虑。用唯物 史观原理把握题目设置的意图、用时空观念排除题肢与题干不符的选项、用题 干中的史料实证选出题肢的正确选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把握题干与题肢的关 系。 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其次要加大历史选择的训练。训练各地高 考模拟题以及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选择题,要有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准确率;把 握高考历史 12 道选择的基本规律,加大对高考历史 12 道选择题的专项训练。 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再次要把握选择题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先 读懂题干中的文字、图表材料,理清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再理解题干与题肢 中的特殊概念的含义,确定答案符合每一限制性条件,一般遵循四步法: 1、读题干。选择题是由时空、文字、图表、漫画等史料组成,把握题干中的时 间空间,读懂文字、图表、漫画等史料的中心思想,如题干由一个句子或二个 句子以上组成,弄清语句间的关系及表述的核心思想,要理解命题者的意图、 角度。 2、忆教材。最大限度地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教材知识, 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增强对题干的理解。 3、看题肢。题肢是由 ABCD 四项组成的,要把握每个题肢中时间、空间、概 念、程度副词以及绝对化的用语。 4、重方法。 用排除法: (1)题肢中的时间空间与题干中的时间空间不一致的项要排除; (2)题肢的思想与题干核心思想和所学知识不相符合的项要排除; (3)题肢中的概念扩大或缩小的项要排除; (4)题肢中的程度副词扩大或缩小、出现绝对化的用语的项要排除; (5)运用唯物史观、历史叙述、逻辑推理、因果关系等方法排除选项。 总之,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断地训练、总结 、 感悟,定能提高准确率。 高考第 24 题研究及专练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全 国 Ⅰ 王位继承方 《墨子》科技 分封制下的文化 儒学植根于历 战国小农经济 卷 式的变化 认同 史传统 的形成 全 国 Ⅱ 秦国水利工 春秋战国区域位 汉字演变的过 夏商周“理想化 卷 程 置影响商贸 程 的政治诉求 全 国 Ⅲ 宗法制 战国时自然陨 战国文字变化的 青铜器铭文重 铁的应用 因素 视传承的风尚 卷 商汤仁德之心 重点考查商周时期部族间文化的认同;弄清重要概念:井田制、分封制(世袭制、贵族 制)、宗法制、礼乐制、青铜文明、甲骨文。 重点理解周秦(公元前 1046--公元前 770---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7)间社会变革的表 现:经济上,由公田到私田;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劳作;由贡赋到赋税;由鼓励经商到重农 抑商。政治上,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由宗法血缘关系到地域关系;由世袭贵族制到任命官僚制;由国家分 裂到国家统一(由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文化上,由礼乐制到礼崩乐坏,由百家争鸣到 焚书坑儒。 重点考查传统儒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增强对民族、 文化的认同。 【示范 1】(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 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 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本题立意在于发挥历史学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导向作用;树立唯 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读题干。战国时期的《墨子》记载了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现象。 ②忆教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墨子是下层平民手工业者的代表。 ③看题肢。弄清题肢中的概念,如“思想精华、科学体系、劳动人民、贵族阶层”。 ④重方法。用排除方法:《墨子》记载了杠杆、声音等物理现象,而不是“汇集了诸子百家 的思想精华”,故 A 项错误;《墨子》仅记载了杠杆、声音等物理现象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产生于近代欧洲,如牛顿力学体系,故 B 项错误;《墨子》记载 了杠杆原理、声音传播等现象,是属于传统科技,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墨子是下层平民手 工业者的代表,故 C 项正确;墨子代表下层平民,不代表贵族阶层,故 D 项错误。 【示范 2】(2018·北京卷)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 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此题以甲骨文中的“王”字和孟子认为“以德行仁者王”作为切入点,重点考查传统儒 家思想,本题意在引导考生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 ①读题干。提取题干信息,“王”字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以德行 仁者王”。 ②忆教材。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暴政。 ③看题肢。弄清题肢中的概念,如“本义一致、无为而治、儒家教化 、宗法制度”。 ④重方法。用排除方法: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 事征伐,故 A 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 C 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 D 项错误。 【示范 3】(2018 年Ⅲ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 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考查考生调动并运用最大限度获取有效历史信 息,并将所获信息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予以理解的能力。 ①读题干。战国以前的墓葬中有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的,发现地见地 图 7。关键要把握住时间是战国以前,空间是中原、新疆地区均出现铁器实物。 ②忆教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铁业、铁农具使用概况;西汉张骞通西域密切了新疆与中 原联系。 ③看题肢。关注题肢中的程度词,如“普遍使用、联系紧密、相当普及 、发展程度”。 ④重方法。用排除方法:“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不符合战国以前的史实 ,故 A 项错误; 战国以前还没有开通丝绸之路,“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自 然陨铁是外太空坠入地面的自然铁质,不能体现“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故 C 项错误; 自然陨铁的应用,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 D 项正确。 1、在已发掘的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群中,随葬的戈、矛、剑等青铜兵器大多出现不同程度 的毁坏,有的变形,有的残缺,更多的是被折断为两截。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社会崇尚节俭 B.葬俗遵循周礼 C.冶铸技艺落后 D.历代盗扰严重 2、《孟子·梁惠王》记载,周文王治理其地时,减轻赋税并实施仁政于鳃寡孤独者。这表 明周文王(  ) 践行孟子的仁政主张 B.重视民生与社会关怀 C.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D.提倡用儒学治理国家 3、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 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4、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战国时秦国则设爵 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这一变化说明秦国 ( ) 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 C.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 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 5、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 十又三伯”;其它在封鲁、封卫、封唐时,也同时赐有“殷民六族”、 “殷民七族”、“怀 姓九宗”。这一做法(  ) A.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 B.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 C.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6、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7、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 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8、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 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  ) 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 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 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 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9、周朝建立,大肆分封。如封功臣姜尚于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 都丹阳(今河南淅川县);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西周政治的稳定与巩固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记述 出处 《周礼·春官》 “(小史)掌邦国之志,莫系世,辩昭穆。” “姓 者 , 统 其 祖 考 之 所 出 ; 氏 者 , 别 其 子 孙 之 所 自 分。”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家族、厚风 俗。”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 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编修

doc文档 专题01 高考第24题-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研究与专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眉间倦意2023-03-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