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 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21·呼和浩特市高三二模]据史载,公元前 480 年,鲁国大旱,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答 道,灾旱是上天刑罚,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不需要举行求雨仪式。由此可知,孔子(  ) A.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 B.反对举行祭祀仪式 C.旨在维护儒学的权威 D.旨在强调君权神授 2.[2021·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孔子认为:“大哉,尧之为君也。”墨子说:“昔三代圣王禹、汤、文(周 文王)、武(周武王),此顺天意而得赏也。”道家老庄也对上古圣贤政治予以尊崇。由此可以推知,先秦诸 子(  ) A.大都希望实现社会稳定 B.治国理政思想逐渐趋同 C.思想在实践中相互融合 D.提出了切实的治国理念 3.[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一模]孔子之所,子夏和荀子等人在全国各地办私学,后来的很多著名人物 都在他们的私学里学习,李悝、魏文侯、商鞅、兵圣吴起都是子夏的徒弟,韩非子和李斯等人都是荀子 的徒弟。这说明(  ) A.儒家对百家争鸣有促进作用 B.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 C.诸子百家存在共通之处 D.诸子思想皆根源于儒家 4.[2021·广西桂林市高考模拟]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 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 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5.[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三模]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任”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 实现与皇权的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现象(  ) A.反映出人伦对朝政的影响扩大 B.体现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表明儒士已经掌握了朝政 6.[2021·合肥市高三一模]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 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 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表明当时(  ) 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 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 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 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 7.[2021·江西抚州市高三三模]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 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 可知(  )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 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 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 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 8.[2021·湖北黄冈市高三三模]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 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 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  ) A.达到对客观天理的认识 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 C.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D.注重培养人们的自主意识 9.[2021·山西阳泉市高三三模]海外学者余英时指出,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提出“读书穷 理”的基本教法;陆九渊则同时针对“士”和一般民众而立教。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处境 B.发挥儒学自身的社会功能 C.形成严密的儒学理论体系 D.实现儒学思想的宗教化 10.[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三模]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时,大量发布“告谕”,制订“乡约”,提倡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随、和顺乡里、死丧相助……为政者抚辑下民,为民者小心以奉官法。让人们 弃恶从善,永为良善之人。据此可知,王阳明意在(  ) A.倡导道德自觉风尚 B.继承儒家伦理规范 C.遵循传统宗法观念 D.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11.[2021·天津高三二模]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 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  ) A.君主以民为本 B.反对君主专制 C.经世致用思想 D.实行以德治国 12.[2021·陕西宝鸡市高三二模]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 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21·重庆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 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 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 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 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 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 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 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 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14.[2021·河南安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中国没能经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明中叶以来的进步思潮没有稳固的社会基础,黄宗 羲这种微弱晨光式的近代的法治思想,很快便沉埋在清代伪古典主义的复古浪潮中。而且直到近代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也仍然遭到有如章太炎这样勇敢的思想家的非难和轻视。近代民主思潮在封建统治和农 民小生产阶级的双重夹攻中,其生存和发展是极为艰难的。 ——摘编自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围绕材料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代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实行德 政,故选 A 项;“不需要举行求雨活动”,不代表反对祭祀仪式,故排除 B 项;春秋时期儒学没有建立权威 地位,故排除 C 项;D 项“君权神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D 项。 2.A 考查先秦诸子思想的共通之处。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诸子都对上古圣贤 政治较为尊崇,这是因为上古之时,人民安居乐业,少有战乱,这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动荡形成鲜明对 比,因此可以推知先秦诸子大都希望实现社会稳定,故 A 项正确。先秦诸子都渴望实现社会稳定,但在 采取何种模式实现社会稳定上,他们的主张又各有不同,B 项错误;先秦诸子思想的某些共通之处不能说 明他们的思想在相互融合,C 项错误;渴望社会稳定不能说明先秦诸子的治国理念是否切实,D 项错误。 3.C 材料“韩非子和李斯等人都是荀子的徒弟”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呈现融合的趋势,也 说明诸子百家存在共通之处,C 正确;A 与材料无关,排除;儒家和法家是两个派别,B 排除;诸子思想 产生的根源是当时的社会大变革,D 排除。 4.B 材料“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体现的是墨家的主张 为当时社会生产服务,具有实用色彩,B 正确;儒学自汉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 错误;材料强 调墨家对待天命论、礼乐制的态度而非墨家思想的发展,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 承,不能说明“扬弃”,排除。 5.C 根据材料“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任’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实现与皇权的 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可得出,汉代选官特别注重儒学,而大批儒生步入政 坛,服务于皇权,又会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 C 项正确;“人伦”指的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特别是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制 约,故 B 项错误;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并不代表儒士已经掌握了朝政,且“表明儒士已经掌握了朝 政”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6.A 根据材料“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 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 竞相引经据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和大臣在治国理政中引经据典,这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所以 A 正确;材料体现了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不能体 现“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所以 B 错误;根据材料“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 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可知,皇帝只是借助儒学来表明废 立太子的合理性,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所以 C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权与相权之 争”,所以 D 错误。 7.C 汉武帝通过更换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也通过制造祥瑞证明自己应天受命,说明随着儒学 主流地位的确立,天命观影响了政治行为,故选 C;更换年号和制造祥瑞不是政府变革,也无法体现思想 革新,排除 AB;文化演变并不是政治权威的基础,排除 D。 8.A 材料反映了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主张格物致知,其研究这些领域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客观的天理,故选 A;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B;朱熹对人类起源、中医的研究属于社会 领域,与自然界普遍规律无关,故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朱熹为了认识天理而进行研究活动,“注重培养 人们的自主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 9.B 从材料可知,陆九渊把施教的对象由士转向了士与普通民众,这有利于发挥儒学自身的社会 教化功

docx文档 高频考点训练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赛车潮男2023-01-0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