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012—2021 年课标卷命题统计一览表 考 点 国家制度与 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 生活 文化交流与 传播 2012— 2016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合计 全 国 地方 全 国 地方 全国 地 方 全国 地方 全国 地 方 全国 地方 全 国 地 方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6 19 2 4 1 4 4 2 1 1 14 30 2 9 1 3 2 3 0 2 2 4 7 21 3 32 0 4 1 3 1 4 3 0 8 44 1 综合类命题 1 (1)命题热度:本单元命题热度很高( 2 ),十年中课标地方卷出现过 97 道题,课标全国卷出现过 25 道 题,总计出现过 122 道题,平均来看每年会出现 12.2 道,不可谓不热。 命题分析与 (2)考查内容:本单元命题侧重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两部分;“经济与社会生活”命题量相 备考建议 对较少。 (3)明智备考:一是紧紧抓住先秦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二是“ 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要重 点把握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及其经济政策;三是侧重先秦到两汉儒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两年真题研究】 模块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2021·湖南高考·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 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预防外戚干政 【解析】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即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 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 B 项;代王刘恒是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无法反映出他是嫡长子,且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排除 A 项;刘恒 被选为皇帝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后世选帝的主要标准仍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C 项;材料中立刘恒为帝是丞相、太尉与宗室大臣共同 讨论商定的,不能说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排除 D 项。 【答案】B 2.(2020·全国Ⅰ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 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考点】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挑战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材料“乃自立,为(楚)武王”,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破坏分封制,分封制度受到 挑战,故选 D 项;材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排除 A 项;材料周天子和楚国国君 的王位仍然是世袭的,排除 B 项;材料楚国国君与周天子没有宗法血缘关系,也无法推断是“开始”,排除 C 项。 【答案】D 模块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1.(2021·全国乙卷高考·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 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 故选 D 项;土地国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被废除的,而且题干仅提到了采邑数量的增多,没有提及所有制的改变,排除 A 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 B 项;题干强调的是诸侯国大夫的采邑越来越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 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所以诸侯国君权力巩固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 C 项。 【答案】D 2. (2021·全国乙卷高考·25) 表 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郡名 西汉末 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56771 20123 太原(今属山西) 169863 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359316 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461587 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 67462 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092 212284 据表 1 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汉代长江以南经济的发展 【解析】西汉末与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比较,豫章、零陵、南阳等涉及到江南的地区户数大量增加,而表格中其余地区均为北 方地区户数则相对减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户数的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才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口,所以这时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北方,故选 A 项;东汉时期是豪强大族势力强盛的时期,并不是没落,排除 B 项;从西汉末 到东汉中期,上述地区的数据说明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但是单凭两个时间比较没法体现加剧,而且这时经济重心依然是在 北方的,排除 C 项;由于汉代牛耕逐渐普及,个体农耕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并没有衰退,排除 D 项。 【答案】A 3.(2020·全国Ⅲ卷高考·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A.铸铁技术的进步 汉五铢钱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考点】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 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 B 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 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 C 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 D 项。 【答案】B 4.(2020·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 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考点】东汉末年的屯田制 【解析】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 D 项;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土或贵族私人掌握大量土地,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 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屯属于国家所有制,排除 A 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排除 B 项;材料“解决… …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减少南迁,排除 C 项。 【答案】D 5.(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 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C.开通了丝路贸易 B.强化了经济控制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考点】西汉政府的抑商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这是由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渔业盐业等工商业的 优势,故选 B 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 无关,排除 A 项;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 C 项;儒家义利观强调 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代经济,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 不符,排除 D 项。 【答案】B 6.(2020·天津高考·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 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考点】土地制度(井田制) 【解析】据所学井田制的知识可知,其为土地国有制,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换”可知,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 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 D 项;既然是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从材料“三年一换土易居”的规定中无法看出其收获是否全部上缴国家,排除 B 项;小农经济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 C 项。 【答案】D 7.(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 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古代中国的冶金业 【解析】“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表明这时期江西出 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选 C 项;材料内容说明江西 新干出土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的结论,排除 A 项;“更无使用之痕 迹”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排除 B 项;全国经济重心转 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时间不符

docx文档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讲义--2022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雨后的彩虹2022-01-2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