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点 考题 命题视角 分析解读 商周时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 西周分封制 (1)本专题的主干知识, 2019 年全国卷Ⅰ T24 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 2017·全国Ⅰ卷,T24 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2016·全国Ⅲ卷,T24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其中唐宋元明清时期的 2020 年浙江 7 月选考,1 秦朝制度 政治制度是考查的重点; 期的政 治制度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2013·全国Ⅰ卷,T24 成 从文明演变角度考查战国秦国与 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异 北宋时期募兵制 题。 2018 年全国卷 II T26 唐代加强君权的措施 (2)突出对重要概念的 2017·全国Ⅰ卷,T25 西汉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政治制 2017·全国Ⅰ卷 T26 唐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史料鉴别 2017·全国Ⅰ卷,T25 朝廷官修史书的特点 2017·全国Ⅲ卷,T27 宋代历史事实的鉴别 2016·全国Ⅰ卷,T26 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统治的影响 2016·全国Ⅱ卷,T25 唐代科举制的作用 2016·全国Ⅲ卷,T24 汉承秦制的特点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7 纂修宗谱 2019 年北京卷 T4 明代内阁制度 2018 年北京卷 T3 清代军机处 期专制 理解的考查。如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 制、刺史制度、科举制、 内阁制、军机处等。 (3)关注历史现象因果 关系的考查。从历史结 论与成因角度分析政治 现象及制度演变趋势, 分析政治、经济、思想 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制度的 加强 1~2 题,至少考查 1 2019 年全国卷Ⅲ T26 唐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清时 的第 24~27 题中考查 宋朝初年科举考试 2018 年全国卷Ⅰ T25 变 选择题一般会在全国卷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 汉至元 度的演 是每年高考必考专题, 2017·全国Ⅱ卷,T27 明代中央机构演变的特点 (4) 注重考查古代政治 制度演变趋势。如君主 专制演变、中央集权演 变趋势等。 核心考点一 西周政治制度 【知识解密】 1.宗法制 (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体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 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③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 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 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考法解密】 考法一 分封制(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 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 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 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 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 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 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 B。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 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 不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 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 选 D。 考法二 宗法制(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0 年天津卷,3,3 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 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 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 B 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 A 错 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 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 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 D 错误。 解题技巧:   做此类题目一定要抓住这类题型的特点:①依托或扣住课本内的一两个重点内容或知识要点;②保证 应有的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量;③所引用的材料注重历史感,并注重时代感;④文辞语句的阅读难度 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宗法制的作用: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3)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 核心考点二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解密】 1.君主专制的强化 皇帝制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具有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的突出特征。 中央官制的演变: (1)秦—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事,集权于皇帝。 (2)西汉——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割相权。 (4)宋——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明——明太祖废除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1)秦——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行政制度的划时代的改革。 (2)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宋朝——军事上,剥夺节度使权力,军权收归中央;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 派转运使管理财政。 (4)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 (5)明朝——设置三司,加强对地方行政、军事、财政的管理。 3.选官制度的演变 (1)先秦:世官制,采取官位世袭。 (2)汉代:察举制,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 (4)唐代:科举制,考试凭才能选拔人才;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 4.古代监察制度变化 (1)秦朝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 (2)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 (3)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4)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 【考法解密】 考法一 汉朝中外朝制度(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0 年浙江 7 月选考,1,3 分)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 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① 设丞相 ②设内朝 A.①③ B.①④ ③设御史大夫 C.②③ ④设司隶校尉 D.②④ 【答案】D 【解析】题干考查汉代与秦朝制度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削弱相权,实行内外朝制度,设置 内朝,有别于秦朝。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创司隶校尉一职,以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 ②④是汉代有别于秦朝的内容,D 正确;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在中枢设置丞相和御史大夫,①③ 是秦汉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 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巧解高考历 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 (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 (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 (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进步作用和消极作用 1.进步作用:   (1)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2)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范围内的传 播。 2.消极作用:   (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并不能促进了地方自主性,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考法二 科举制(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 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 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 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 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答案】C 【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 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

doc文档 解密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1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鱼不知深浅2023-02-2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