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技巧 一、知识要点 1.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文。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 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2)根据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说明文可分 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2)递进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介绍事物的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4)并列式(各层之间结构并列)。 3.说明文三大顺序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 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 (2)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二、命题特点 在中考试题中,有关说明文阅读中的“把握对象,理清结构”,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把握说明对象 常见的问法: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常见的问法:××有什么特点? 3.指出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问法:(1)本文说明的结构怎样?(2)本文说有的结构有何特点? 4.指出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问法:(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中 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三、技法点拨 1.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题目。事物说明文的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题目也可以帮助 我们确立说明对象。 (2)抓第一段。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3)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特征。 2.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1)直接从文中找出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说明 文段首的总括句和说明文结尾的总结句。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方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 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3.指出说明文结构形式的方法 “总—分”式结构常见于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 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连贯式结构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并列式结 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4.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 (1)根据说明文的类型作出相应的判断 ① 事物说明文——时间、空间顺序较多。 ② 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较多。 (2)了解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① 事物的形状、构造——空间顺序。 ② 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间顺序。 ③ 抽象事理、事物——逻辑顺序。 (3)把握语言标志 ① 时间顺序——多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② 空间顺序——多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 等。 ③ 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 筛选信息,整合要点 一、知识要点 说明文信息的筛选与内容的概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感受说明内容,理解说明的中心; 2.捕捉、筛选、概括重要信息。 二、命题特点 在中考试题中,有关说明文阅读中的“筛选信息,整合要点”,命题的方式主 要有: 1.常见问法一:(1)……的原因是什么?(2)……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常见问法二:(1)全文(或“某段”“某几段”)说明了什么内容?(2)“某段(某几段)” 是从哪个角度(方面)进行说明的? 3.常见问法三:××有什么功能(作用)? 4.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三、技法点拨 1.筛选提取信息,整合内容要点的方法 (1)审读题干,选准筛选方向,明确表达要求。 (2)找准区间,明确筛选信息的范围。 (3)准确筛选,辨明主次。 (4)合理转换,组织答案。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 转换角度:反面变正面,疑问变陈述,具体变概括,含蓄变浅显,总说变分 述,感性变理性。 ② 人称转换,“我”变“作者”。 ③ 表过方式的转换,描写性变成概括性的说明。 (5)谨要整合,分点作答。 ① 谨:严谨——符合题目要求,符合事理逻辑。 ② 要:精要——语言简洁、规范,抓住本质,彼此独立,标准一致,直观明朗。 2.解答方法 (1)满足要点法。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 多益善;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根据分值进行回答;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 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 (2)原句移用法。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有一些题目,原文 是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拼接组合法。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 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 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作恰当规范的表述。 (4)综合分析,条分缕析法。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 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应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注意语句的通顺。 (5)依据题目要求,将原文加以浓缩、简化,提取要旨。有时答案找到了,但是题目有 字数限制,不能超出,就要浓缩提炼,可提取重点词语或相关句子的主干。 分析方法,理解句段 一、知识要点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它能使说明的 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2.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 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它能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晰。 3.列数据(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4.打比方:说明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它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 文章的趣味性。 5.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 化,一目了然。 6.作比较:从人们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进行对比, 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地 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7.下定义: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它能够科学、准 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8.引资料: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 语、逸闻趣事等,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 生动。 二、命题特点 在中考试题中,有关说明文阅读中的“分析方法,理解句段”,命题角度主要有: 1.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问法:请说明文章或段落或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问法: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3.指出说明语段的作用 常见的问法:为什么要写这段(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某段或某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技法点拨 1.辨析说明方法的解题方法 (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 (2)抓住语言标志,注意辨析。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如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以“有的”“例如”“比如”等词作标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常常以“好像”“仿佛”等词作标志;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常用“比……多”“比……少”“……相当于……”表示比较。 2.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解题方法 (1)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 (2)把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3)联系该种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具体回答。 (4)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指出说明语段的作用的解题方法 (1)从结构方面考虑 ① 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 ② 中间段:承上启下。 ③ 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 (2)结合说明方法谈。 答题模式:“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一、知识要点 1.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 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在准确的 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二、命题特点 在中考试题中,有关说明文阅读的“品味语言,探究问题”,主要的题型有: 1.词语类 (1)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2)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妙处)。 (3)加点词语能否替换。 (4)加点的修饰、限制性语言能不能删,理由是什么。 (5)指示代词或词语指代什么内容。 2.句子类 (1)文中引用的传说、故事、史料的作用。 (2)句子能否去掉及理由。 3.语言特点分析类 常见问法: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 析。 4.探讨实际问题类 (1)献策举例类。 (2)启示类。 (3)发现类。 (4)写法分析类。 三、技法点拨 1.词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说说词语‘××’的意思”,此类题结合语境就可以答出。 (2)“说说‘××’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 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3)“词语‘××’能否替换为词语‘××’?为什么?” 答题可分为四步: ① 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 ② 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③ 比较: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哪些不足。 ④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 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原文“××”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词语的意思只有……的 意思,如换成 “××”词语,就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 严密性。 (4)“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可分为四步: ① 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② 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从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③ 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 ④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句子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做文中引用的传说、故事、诗句或史料的作用类题时,先答引用的传说、故事、 诗句或史料等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答作用的相关术语。 引用的内容 相关术语 传说 故事 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诗句 史料 使文

doc文档 说明文阅读技巧大全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5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说明文阅读技巧大全 第 1 页 说明文阅读技巧大全 第 2 页 说明文阅读技巧大全 第 3 页 说明文阅读技巧大全 第 4 页 说明文阅读技巧大全 第 5 页
本文档由 守职而不废2021-11-2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