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2019 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1 至 7 页,第Ⅱ卷(表达题)7 至 8 页,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文思想的文字表述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远超过口头语言,因为人们说的话 比他们写下来的话要随意。书面文字是作者深思熟虑、反复修改的结果,这样的文字更加便于核对或辩驳, 并且具有客观的特征。波兹曼指出,“书面文字的对象从本质上来说是客观世界,而不是某个个体。书面文 字可以长久存在,而口头语言却即刻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书面文字比口头语言更接近真理”。 书面文化的到来曾经使古人的口语思维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今天,电子和数码时代的来临似乎使口 语文化以新的形态——次生口语文化——得到复活。然而,原生口语文化是没有受到印刷文字浸染的文化, 而次生口语文化则已经受到这种浸染。所以,互联网时代的次生口语文化兼具口头文化和文字文化的特征, 但又是不充分和不足够的兼有。它既比不上文字文化的那种深入思考,又比不上口语文化的那种实在的集 体感和统一感,它的集体感和统一感是虚拟的。 文字阅读是一种孤独的个体行为,只要有一本书,没有旁人就能完成,要深入思考,最好是没有旁人。 口语传播不同,它经常是一群人一起听,就像看现场球赛或音乐会一样,它需要有伙伴听众才有气氛,所 以,“听”能产生一种“读”所没有的群体同伴感觉。在次生口语文化里,即使你在家里一个人听音频节目,也 会因为有同一时刻的其他听众而有群体在场的感觉。网上网下的“现场提问”或“弹幕”技术刻意营造的就是这 样的感觉效果。 互联网时代的一些传媒话语形式改变了以往的知识观念和知识性质,娱乐性的《奇葩说》或《吐槽大 会》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认为,同一个思想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得到相同的表达,表达思想的方式同思想 的真实性无关。这是错误的。譬如,根本不可能在《奇葩说》或《吐槽大会》这样的电视—网络节目中分 节连续播放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不要说是像斯密《道德情操论》这样的著作了。即使在音频节目中 尝试这么做,效果也一定不会好。那么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简化,再简化。就像我们在许多知识性 音频那里所看到的,介绍的知识是经过极度简化的。因为有简化和口语表述的需要,所以断章取义、寻章 摘句、语录式处理、警句妙语代替论述等等经常会成为明显的问题。 这样的媒体话语形式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关于经典著作的知识观念:错误地以为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充分 精炼化,并可以简单概述的东西。经典著作太啰嗦,是一种理应被淘汰的知识形式,就像 18 世纪启蒙淘 汰文艺复兴时期向君主进言的“鉴书”一样。而且,《奇葩说》或《吐槽大会》这样的传媒话语形式形成了 一种新的“权威知识”,即一种“貌似深奥的普及性知识”。就像流行歌手成为大众传媒时代的“音乐家”一样, 普及知识成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哲学思考”。这与其说是音乐或哲学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大众传媒的胜利。 (摘编自徐贲《互联网大众文化时代的启蒙和知识传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兹曼认为书面文字比口头语言更接近真理是因为书面文字的本质是客观世界。 B. 次生口语文化伴随着电子和数码时代的到来而产生,与原生口语文化截然不同。 C. “现场提问”或“弹幕”技术能够营造群体在场的感觉效果,增强群体同伴感。 D. 普及知识成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哲学思考”,是大众传媒的胜利和哲学的失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由人文思想的文字表述与口头语言的不同,引入对大众文化时代知识传播的讨论。 B. 文章分析了次生口语文化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对断章取义等过度简化知识的传播方式的忧虑。 C. 文章以《奇葩说》《吐槽大会》为例,否定了表达思想的方式和思想的真实性无关的观点。 D.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先厘清概念,再指出特点,然后论证分析,论述脉络清晰明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深入思考方面,次生口语文化既比不上文字文化,也不如原生口语文化。 B. 简化 知识不能替代经典作品,因为作品的阐述方式会影响它的思想内容。 的 C. 文艺复兴时期向君主进言的“鉴书”,不属于本文作者所理解的经典作品。 D. 次生口语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貌似深奥的普及性知识”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1. C 2. D 3.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网红打卡地”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新标签。今后,博物馆又将迎来怎样的 新发展?5 月 24 日,国家文物局等 9 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 2035 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部分博物馆展陈仍存在观众需求感知不足、文物价值阐发不深、知识传播不到位等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 值标准、审美风范,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要关注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挖掘 文物当代价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关强表示,要全面提升文创研发能力,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与生产品质,深化市场分析与调 研,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加贴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领生活美学的多样化的文创 产品。 (摘编自《如何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国家文物局提出这些举措》,人民网 2021 年 5 月 25 日) 材料二 博物馆越来越有趣,潜台词就是博物馆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宣传手段越来越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吸 引了人气。从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博物馆热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博物馆是征 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文化场所,它的使命是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提升国民的综合人文素养。所以,不管是服务手段的创新还是宣传方式的突破都必须为内容传播服务。也 就是说,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必须有扎实的内容传播作为支撑。否则,在喧闹的背后,博物馆充其量只能 是一只漂亮的绣花枕头。 (摘编自《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铜陵文明网 2018 年 5 月 28 日) 材料三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馆可谓今年最具话题性的博物馆。3 月 20 日,三星堆遗址考 古新发现 6 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 记者了解到,在上周 5·18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三星堆博物馆“官宣”入驻天猫,上新 40 余款文创产品, 并宣布将于今年“6·18”期间推出超级新品——带真土的考古盲盒。据悉,盒中的“微缩”手办取材于 3 月刚 刚“上新”的网红文物和三星堆经典文物,包括陶猪、天鸡、青铜神树、青铜纵目等。盲盒的土堆形态则借 鉴了三星堆遗址地貌,土壤颜色也接近考古坑里的土色。而为了达到“沉浸式考古体验”,盲盒中还将附赠 铲子、锤子和眼镜,让挖手办更具仪式感。 数据显示,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中,95 后占比近四成,且逐年增加。过去 一年,盲盒、摆件、非遗元素商品以及 IP 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 (摘编自《全民“博物馆热”,你贡献了几分?》,《羊城晚报》2021 年 5 月 24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建设问题,国家文物局等 9 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建成世界博物馆强 国的设想。 B. 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之所以存在问题,和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滞后有关系,必须切实提高博物馆 展陈质量。 C. 博物馆作为严肃的文化场所,只追求服务形式的创新,对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综合人文 素养意义不大。 D. 三星堆博物馆入驻天猫以后,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到“沉浸式考古体验”,推出多款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 的喜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决博物馆展陈中观众需求感知不足的问题,要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贴近生 活需要的文创产品。 B.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单位,也是文化传播单位,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承担着传承、普及、弘扬传统历 史文化的功能。 C. “博物馆热”不断升温,与各大博物馆人性化的服务有关,更与这些博物馆和像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合作 经营有关。 D. 博物馆采取多元化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担负起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综合人文素养 的使命。 6. 三星堆博物馆最近引发关注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加以说明。 【答案】4. D 5. C 6. ① 考古获得重大新发现。新发现 6 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 500 余件。②重视宣传形式,把握宣传时 机。在国际博物馆日官宣入驻天猫,宣传产品借鉴了三星堆遗址地貌。③及时结合市场需求推出备受年轻 人欢迎的文创产品。使用盲盒方式,带给人们“沉浸式考古体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视眼的故事 (意大利)卡尔维诺 艾米卡很年轻,也不缺钱,看上去没什么能阻止他享受生活。但这些天来,他慢慢有种感觉——他对 生活提不起兴趣了。比如,过去他晚上常去看电影,不管放什么,他都乐意看。现在他再到电影院,所有 那些熟悉的脸都变得乏味和呆板。有一阵子,陌生的城市会让他振奋,现在他只感到恼火困惑、找不到方 向。 最终,他找到原因——原来他近视了。眼科医生为他配了副眼镜。从此他的生活改变了,变得比以前 有趣一百倍。 每次他戴上眼镜,心里总有点发抖的。比如他不戴眼镜在电车站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模 糊平庸、陈腐不堪,他就感到非常悲观,仿佛自己正身处一个不断崩溃的世界中,身边是快腐烂的物体和 色彩。 但是,当他戴上眼镜辨认开来的电车的号码时,一切都变了:哪怕是路灯那样最平常的东西都拥有了 数不清的细节,每一个线条都清清楚楚,每张陌生人的脸上都出现了各种小标志,一怒一颦等等,这些以 前从来都看不到。观察成了一种乐趣,乐趣并不

doc文档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2019级高中毕业班)零诊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星軌x2023-02-1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