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12—2021 年课标卷命题统计一览表 考 点 政治与国家 制度和社会 治理 经济与社会 生活 文化交流与 传播 综合类命题 2012— 2016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合计 全 国 卷 地方 卷 全 国 卷 地方 卷 全国 卷 地 方 卷 全国 卷 地方 卷 全 国 卷 地 方 卷 全国 卷 全 国 卷 地 方 卷 1 12 0 1 0 2 0 1 1 0 2 16 0 7 0 0 0 0 0 0 1 1 1 8 0 12 0 2 0 3 2 1 0 0 2 18 地方 卷 4 4 (1)命题热度:本单元命题热度一般( ),十年中课标地方卷出现过 46 道题,课标全国卷出现过 5 道题,总 计出现过 51 道题,平均来看每年会出现 5.1 道。不过,全国卷命题相较于地方卷来看,频率较低。 命题分析与 备考建议 (2)考查内容:本单元命题侧重于 “政治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两部分 ,十年来其命题量基 本相当,大体上上均在 20 道左右。“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命题量较小,十年来只有 9 道。 (3)明智备考:一是主要把握 20 世纪初的晚清政局的变化及以辛亥革命爆发与成果 ;二是“文化交流与传播”方 面要重点把握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成就和影响;三是在经济方面,要侧重民国前期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两年真题研究】 模块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学们:20 世纪前 20 年(1919 年五四运动前),是中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国历史由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分成袁世凯统治时期和北洋军阀割据时期。 政治上: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 会最终形成;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资产阶级掀起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 经济上:北洋政府奖励实业,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 卷土重来,经济迅速陷入萧条。 思想:民主 革命(三民主义)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2021·湖南高考·8·难度★★★)20 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 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20 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工商业繁荣,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选 D 项;“其盛不亚于上海”并没有超过的意思,排除 A 项;“亦冠 于沿岸之诸港”指的是长江沿岸,并不是全国,不能得出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的结论,排除 B 项;20 世纪 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全国Ⅲ卷高考·29·难度★★★★)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 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 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考点】辛亥革命——清帝退位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根据题干材料“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可知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 应由民众选举产生,因此其与袁世凯分歧的本质在于共和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是在清帝手中还是在民众手中,故 B 项正 确;根据题干材料“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袁世凯和孙中山均主张 实行共和体制,故 A 项错误;社会革命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内容,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 有反映临时大总统的人选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B 模块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1.(2020·全国Ⅰ卷高考·29·难度★★★★)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 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 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20 世纪 20 年代度量衡的混乱 【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这种混乱的状况使得商品交易需要相互间的换算,因此提高了 市场交易的成本,故选 A 项;材料中国经济领域度量衡的混乱,没有直接导致政治上的军阀割据混战,排除 B 项;材料中国度量衡的混乱状况,与国民经济结构内部农、轻、重比例失衡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度量衡混乱的 状况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但没有体现出“阻断了”,排除 D 项。 【答案】A 模块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1.(2021·广东高考·7·难度★★★)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 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解析】孙中山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进 行“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故选 D 项;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手段,而不是其目的,材料重点提及中国应 该如何应对,排除 A 项;孙中山并非要“均平富”,而是要预防贫富分化,排除 B 项;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为联合苏俄提供了政策依据,材料体现的是旧三民主义思想,排除 C 项。 【答案】D 【必备知识体系】 一、阶段特征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近代民国初期,这一时期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军阀专制的沉沦,也有资产阶级 维护共和、发展经济、传播思想、变革习俗的功绩。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华 民国很快陷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资产阶级为维护共和经历了从议会合法到武力斗争的曲折历程。 2.经济上,国际时局的变迁、政府政策的调整、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及爱国民众的救亡运动 ,使民族工业从初步 发展到迅速发展。 3.思想上,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4.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习俗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明显呈现出新 旧杂陈的特点。 二、知识体系 【学科关键能力】 一、全面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 1928 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 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 1.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 (1)根本因素: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国内因素 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 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 北洋军阀的势力。 (3)国际因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世凯以有力支持。 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 20 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2.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特征 (1)对内独裁专制。如袁世凯解散国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袁世 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在各自列强支持下进行军阀割据混战。 (2)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在中国各自寻找代理人,对中国分而 治之,加紧争夺中国,日本和美国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力量。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 的进步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 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转 型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经济上: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列强放松侵略等,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 位,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4)对外国际上: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1917 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协约国方面作战。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其领事裁判权。派遣中国劳工到欧洲前线。为协 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1.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2.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 放潮流。 (2)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 展。 3.局限性 (1)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 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

docx文档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导学案--2022届高考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喵呜2022-02-2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