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 E ①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目标: 1 、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 、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 巧 3 、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 史诗、咏物诗 4 、十大置疑角度 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 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 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 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 式的诗歌; 三、选材力避两点: 1 、家喻户晓的作品不 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 、艰涩冷僻 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 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的阶 段 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 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 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    " 意象 -- 意境 -- 诗情 " 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 合理流程,不可倒置。可见: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 读)全诗 --② (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 -③ (通过联想想像) -- 理解形象和意境 --④ 进而理解 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理解诗情 --⑤ 感悟、评价形象 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 --⑥ 创造 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诗歌的正确步骤。    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 ,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 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鉴赏古诗应具备的条件    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 " 知人论诗 " ,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 的经历和风格;要充分利用联想、想像, 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把握诗的主要特 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推敲诗歌题目, 以便明白诗的意旨;利用古诗的体裁,求 得鉴赏的中肯;对古典诗歌的寄托(托物 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 和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也要特别 关注,等等。 回答诗歌鉴赏试题策略   ( 1 )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   ( 2 )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诗歌的形象性与 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 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   ( 3 )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   ( 4 )就诗论诗,不枝不蔓。高考诗歌鉴赏,强调 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 其他作品比较。    ( 5 )适当运用文学评论语言。如 " 有我之境 "" 无 我之境 "" 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 言有尽而意 无穷 ""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 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语言,运 用恰当,可以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      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 " 因题而异 "         对 " 问答型 " 题,做到 " 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 。   对 " 综述型 " 试题,一般可采取 " 总 - 分 - 总 " 的模式, 即 " 诗歌写了什么 -- 如何写的 -- 这样写的好处 " 来回答问题。具 体说来,就是:①概括诗歌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 美观点)。②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 美特点。③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   对 " 对比型 " 的试题,应该这么做:①通过研读两首诗,比 照之间的异同点。②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 阐述。   回答 "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 试题,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 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表现手 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 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回答 " 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 试题,离不开叙述、描写、抒 情、议论、说明等。   回答 "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 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像、照应、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 各类试题答题要领 第一、形象类 ( 1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 2 )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 ( 3 )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 象。 ( 4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 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 ,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 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 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 (“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 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 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 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 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    月 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又照泪痕干? [ 注 ] 鄜( fū )州:今陕西富县。虚幌:薄帷。   这首诗是杜甫落入安史叛军之手,身陷长安时所作。题为《月 夜》,当是诗人看到长安之月,因望月而思家念妻。但“今夜鄜 州月,闺中只独看”,却是从鄜州闺中的妻子落笔,“只独看”,写 出妻子的孤独,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独看” 鄜州之 月而“忆长安”的夫君,已饱含着辛酸;而小儿女们天真幼稚,“未 解忆长安”,更是饱含辛酸。第三联通过妻子独看月的形象描写 ,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湿” 愈重,“寒”愈甚,忆念便愈深。而这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之时,自然也不免伤心落泪。两 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愿望。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独看”而泪痕不 干,显然是写出了离别之苦。但是,诗人借望月而抒情,所抒发 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妻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之情是深深地打上 那个动乱时代的烙印的,因此在评述这首诗所饱含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时,还要再深一层,即“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 哀,“双照”的希望表达着诗人对结束动乱的企盼。想到这一步就 涉及到本诗的社会意义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诗歌鉴赏题涉及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 时,一般会提供注释给考生一定程度的帮助;如果不提供帮助, 那一定是在高中毕业生知识背景之中的。 第二、意境类    ( 1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 )展开 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 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 )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 节的词,如雄壮开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 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 ( 4 )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 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 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 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 " 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 " 是不够的,还应答 出为什么而 " 哀伤 " 。          春日即事 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   注:①李弥逊( 1085-1153 ),字似之, 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 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  ( 1 )请对首句中 " 网 " 字进行赏析。  ( 2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李弥逊的这首《春日即事》是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 ,被贬斥回家后所写。通篇写景叙事,抑郁不平之情蕴 藉其中。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淅淅沥沥 的小雨好像细丝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满地, 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哎,车马的踪迹再 也不会延伸到这穷乡僻壤之地,门前冷落可以捕鸟了。 鸟儿已经快睡了,他们的声音也渐渐地稀疏起来了,自 己还是掩好了门,回家吧。前两句写景,抒发了作者惜 春与伤春之感。后两句写作者的处境,点出了作者冷落 之境,而“自掩门”写出了作者坦然傲岸的胸怀。  答案:( 1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 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 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   ( 2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 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 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 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 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类    ( 1 )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 2 )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      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 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 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 之情。 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 蜀僧抱绿绮 , 西下峨嵋峰。  为我一挥手 , 如听万壑松。  客心洗流水 , 余响入霜钟。  不觉碧山暮 , 秋云暗几重。  注:绿绮 , 古代著名的琴。  1 、李白这首诗写听琴 , 运用了 ____________ ___ 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 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 ___________ ___ 。  2 、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 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 俞伯牙和钟子期,听者的惑 受。 2 、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 , 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 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 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 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 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1   第四、语言炼字类 ( 1 )首

ppt文档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课件49张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4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天蝎座2022-07-2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