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重点 (1)提出背景:① 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 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当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 取外交孤立政策。 (2)内容 政策 解决问题 另起 炉灶 如何对待国 民党政府的 外交 打扫 干净 屋子 再请 客 如何对待以 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国 家 内容 影响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 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 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中独立自主。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 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切特权;然后 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国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 倒 如何对待一 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国 家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 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 主义阵营一边。 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 于孤立地位。 【注意】: “一边倒”不是依附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攻策 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并不是 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顾自身利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背景: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 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举措 ① 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 有重要意义。 ②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 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 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 理同意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①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③ 参加国际会议 日内 瓦会 议 万隆 会议 背景 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 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时间 1954 年 目的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结果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 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影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 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时间 1955 年 主题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结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影响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 (1)平等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 (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 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 (3)结盟性:同苏联等国结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一大特点。 (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应试技巧】 【1】比较法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同所有国家的 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因而具 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 【2】全面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 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 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② 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根本保证。 ③ 平等互利是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政治基础,同时也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④ 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 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特点 ① 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 济关系。 ② 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 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③ 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典例 1】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 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 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東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 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東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 项正确。材 料信息没有反映西方国家不支持国民党,排除 B 项;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实 行外交孤立,排除 C 项;中共急需得到苏联的支持,排除 D 项。 【答案】A 【典例 2】1965 年,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与此同时,中 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 B 项正确。 【答案】B 【典例 3】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 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 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材料信息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邓 小平强调的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应坚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A 项正确。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递交了国书,开创了中苏友好的新局 面,B 项与题中“1984 年”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 项说法明显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 200 年,与邓小平讲话精神无直接对应关系,D 项错误,排除。 【答案】A 考点 2 开创外交新局面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 景 ①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②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 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霸权地位衰落,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 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恢 复 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 义 ①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 得到进一步提高。 ② 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 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 际事务的局面。 【2】中美关系正常化重点难点 (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① 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需要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② 中国: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应对来自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过程 1971 年 4 月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 年 7 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年 2 月 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年 12 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月 1979 年 1 月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 ① 对解决台湾向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 ② 中、美、苏三国形成互相牵制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时也平衡了世 界力量,有利于世界和平 ③ 直接促成中日关系的改普。 ④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测。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原因:① 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③日本谋求有利 的政治经济地位。④日本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土的推动。 (2)过程: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陸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两国关 系的发展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4】新时期的外交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①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地 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邻友好关系。 ②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积 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 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与非洲形成

doc文档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讲义--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神经病2021-12-2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