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文言断句方法全解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 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 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 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 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 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 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 “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 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 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 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 “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 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 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 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 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 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 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 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 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 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①顶真: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   ②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 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③反复: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 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规律总结】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 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 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 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可根据文言虚词及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 【典题训练·方法总结】 1.(2022•兴隆台区校级开学)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解答:“因谗之曰”的主语是“上官大夫”,与上一句“屈平不与”的主语不同,不能 相连,应在“因”前断句,排除 BC。“平”即屈平,“伐”动词,“平伐其功”构成主谓 宾完整的句子,应在“平”前断开,排除 D。译文: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 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 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 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故选:A。 方法总结: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 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 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 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2.(2021 秋•海淀区校级期末)请用“/”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 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 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选自《古文观止•颜斶说齐王》)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它是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既考查文意,还涉 及到实词、虚词、句式等。断句方法主要有弄通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借助语法结构断句等。 解答:“王/人君也”和“斶/人臣也”为判断句,各自断开;“曰”代指人物说话,其 后断句;“王前”是说话的内容,其后断句;句末疑问语气词“乎”后断句;“曰”代 指人物说话,其后断句;“斶前为慕势”和“王前为趋士”结构一致,分别断句; “与使……,不如……”为固定结构,在“不如”前断句。 故答案为: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 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译文: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 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 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 参考译文: 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 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 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 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 方法总结: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 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 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 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3.(2021 秋•千阳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 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 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 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 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 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 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 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 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 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这段文字的意思和文言文断句常见的 方法思考作答。 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 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 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州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面断开,排除 AD。“王 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阆州人”均为宾语,在其 后断开,排除 B。 故选:C。 方法总结: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

doc文档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3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执笔画素颜ご2022-02-2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