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讲:写好事件 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 记叙文有写人、写事之分。但是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人物的所 作所为来表现,与其空泛地说某人如何如何,不如描写一个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性格。 一、一个典型胜过无数空话 ○病文呈现 听王老师上课,特别轻松,也特别有趣。他上课善于运用启发式,从来不搞满堂灌,而是把问题交 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冥思苦想。有些问题,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出,百思不得其解,心里就很想知道 答案,这时候王老师也不要忙着给我们答案,而是让我们互相讨论。有些问题,我们以为懂了,现在想说, 却又说不清楚。这个时候,火候到了,时机成熟了,王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拔帮助,使我们如有大梦初醒、 茅塞顿开之感。 就这样,王老师上课常常并不直接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启发诱导,让我们在思索和探讨中不仅知其 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王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 ——《王老师的课》 ○病理分析 看来,这位王老师确实是一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老师,但是文章没有具体事例,全是概 述,从概念到概念,王老师的形象难以在读者的心中站立起来。 ○修改建议 对王老师上课有如此好感,相信记忆深处一定留有抹不去的镜头,与其评论性地概述,不如选择某 堂课,或是某一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王老师善用启发式教学的性格特征。 ○升格示例 那一天,有同学对“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里的“止”字是不是使动用法,提出了怀疑,他说:“使动用法 的词语可以译为‘使……怎么样’,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里的‘止’可以直接译为‘阻止’或‘劝阻’,不一定要译 成‘使……止’。” “有道理,有道理。”王老师连连夸赞,然后让我们发表意见,大家面面相觑,无从回答。只见王老师 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对手”、“我们战败对手”。大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瞪大眼 睛等他发话。他转过身来,指着两句话问我们谁胜谁负,大家说两句话都是说“我们胜利了”。 “那么,‘战胜’和‘战败’是同样的意思了?” 战胜就是战胜,战败就是战败,意思截然相反,怎么能是同样的意思呢?可是,这两个句子表达的 意思又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陷入了沉思。 “能不能从词的构成上看出点名堂?”他提示我们,我们终于看出,在第一个句子里,“战”和“胜”的对 象都是“我们”,而在第二个句子里,“战”的对象是“我们”,而“败”的对象则是“对手”。 “‘战胜’就是‘战而胜’之,那么‘战败’呢?”王老师问我们,我们略作思考便明白:“战败”就是“战而使… …败”的意思。 “那么‘阻止’呢?” 我们齐声回答:“阻拦而使……止。” 噢,原来“阻止”本身就有使动的含义,我们恍然大悟。 就这样,王老师上课常常并不直接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启发诱导,让我们在思索和探讨中不仅知其 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王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 ——《王老师的课》 ○升格点评 本文记述了王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止”字是不是使动用法的过程,事例典型,描写具体,生动有力地表 现了王老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性格特征,一个典型事例,胜过许多空话。 二、生动地再现事件的现场 ○病文呈现 邻居李叔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虽是县政府的一个什么主任,但却毫无官员的架子。特别是他和他 女儿的关系,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像同学,又像朋友,让我们煞是羡慕。李叔平生无嗜好,唯一所爱者 酒。星期天,节假日,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海阔天高地神聊,然后喝酒,每喝必醉。他也屡次发誓以后再 不喝酒,但是,到了酒桌上,闻到清冽的酒香,便欲罢不能,一经朋友劝说,便非醉不可。后来,他向女 儿求情,让女儿设法帮他戒酒,并且约法三章,如果戒了酒,就奖励女儿,结果在女儿的监督下,他真的 很少醉酒了。 ——《李叔戒酒》 ○病理分析 自己爱喝酒,每喝必醉,就向女儿求情帮助戒酒,这确实是一位朋友般的父亲。但是,这对父女究 竟是怎样相约,女儿又是怎样监督父亲的呢?文章只有故事梗概,没有具体描写,因而难以感人。 ○修改建议 把故事概述变为具体的描写,写好两个场面,一是父女约法三章的场面,二是实施监督的场面,把 读者带进故事的现场,让人物鲜活地站立在读者面前。 ○升格示例 那一次醉酒过后回家,女儿批评李叔:一次次发誓,一次次犯禁,言而无信。 “酒太有诱惑力了,我控制不住啊,再说那场面也让人身不由己。”李叔实话实说。 “有什么控制不住的?我就不信不喝酒会比烈火烧身还难受!”女儿义正词严。 “如果你能有办法控制爸喝酒,我一定好好奖励你!”李叔把球踢给女儿。 “说奖励办法。”女儿又把球还给了李叔。 “一个星期不醉,陪你看电影一场;一个月不醉,陪你走亲戚一天;一学期不醉,陪你旅游一周。”李 叔交出了一份令女儿满意的答卷。 “一言为定,不许反悔。” “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于是,他们勾勾小指头,算是签字生效。 一个星期天,李叔的同学老黄从国外归来,县委书记老张作东。今天看来不能不尽兴了,李叔向女 儿说明情势,女儿未置可否。午宴在县城最豪华的饭店举行,开宴不久,小姐捧上一篮鲜花,说是花店受 人之托特地送来的。大家忙凑过来看花篮上的插签,只见上面写道:“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只要感情 有,喝啥都是酒。愿叔叔们少喝酒,多饮茶!”下款是“侄女小敏敬上”。纸条从李叔手上传到老黄手上,再 从老黄手上传到老张手上,传遍了全桌。“后生可畏!”“后生有理!”大家赞不绝口,老黄独抒己见:“可畏 的不是后生,是老李,我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老李在家庭中的民主意识。” 老张当众宣布政策:“向老李学习,发扬民主精神,接受孩子监督,今天茶酒并用,各取所需,人人 尽兴,不许喝醉。” ——《李叔戒酒》 ○升格点评 文章精心描绘了“父女相约”和“酒桌传书”两个场景,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一 个朋友般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在对比描写中突出人物 ○病文呈现 刘爷爷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又有一颗不老的心,我们包括学校里许多年轻教师都很尊重他。56 岁那年,刘爷爷享受了调研员的待遇,可以不用上班了,便决定去私立学校打工,一来可去外地旅游,二 来考察民营教育。为此,他特地精心设计了一张名片,上写几行大字:56 岁的年龄,46 岁的精力,36 岁 的抱负,26 岁的饭量,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但有特别自豪的业绩。他拿着名片,征服了许多招聘单位 , 他得意地对年轻人说:“要推销自己,那是要讲究技巧的。” ——《刘爷爷求职记》 ○病理分析 这位老人颇有个性,所选事例也很典型,但描写过于简单,表现手法过于单调,平铺直叙,没有波 澜,没有起伏,缺少表现力度,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不够。 ○修改建议 老人怎么会想起要设计名片的?这名片究竟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可以描写得更细腻一些。为了让人 物形象更鲜明突出,还可以采用一些表现手法,如侧面烘托、对比反衬等。 ○升格示例 56 岁那年,刘爷爷享受了调研员的待遇,可以不用上班了,于是决定去私立学校打式,一来去外地 旅游,二来考察民营教育。但是,所有的招聘单位都用年龄把他挡在大门之外:人家只招 45 岁以下的人, 没有人家要招 56 岁的。为什么只要 45 而不要 56?形而上学,教条主义,他在心里嘲笑他们。好吧,我 让你看看我这个 56 岁的老人怎样,他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一张名片,上写几行大字:56 岁的年龄,46 岁 的精力,36 岁的抱负,26 岁的饭量,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但有特别自豪的业绩。 刘爷爷带着名片去拜访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负责人不在,只有招生部一位女士在班。刘爷爷说明来 意,女士断然回绝:“学校不缺语文教师。”刘爷爷说:“这学期不缺,下学期也行。”女士显得有些不耐烦: “这里语文教师多着呢,我也是语文教师,正因为人多,才到招生部的。”刘爷爷笑着说:“看来我在这里推 销不出去了。”说着便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女士,女士接过名片,一组数字呈现在她的眼前:56 岁年龄,46 岁精力,36 岁抱负,26 岁饭量。女士看着这组数字,脸上多云转晴,笑着说:“刘老师真会说话。”刘爷 爷说:“说和写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如果能和你同事,一定与你好好切磋说和写的问题。”女士 一改先前的态度:“刘老师,我一定向校长推荐你。”几天以后,刘爷爷接到了这所学校的电话,让他去试 讲。就这样,刘爷爷凭借语言的智慧和那颗年轻的心征服了用人单位。 ——《刘爷爷求职记》 ○升格点评 从人家不要 45 岁以上的人到主动打来电话,从女士的一口回绝到表示主动推荐,文章一改先前的平 铺直叙,有了曲折,通过对比反衬,刘爷爷的智慧得以凸显,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oc文档 第12讲:写好事件,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2020年中考作文升格指导14讲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5 页 0 下载 1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12讲:写好事件,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2020年中考作文升格指导14讲 第 1 页 第12讲:写好事件,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2020年中考作文升格指导14讲 第 2 页 第12讲:写好事件,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2020年中考作文升格指导14讲 第 3 页 第12讲:写好事件,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2020年中考作文升格指导14讲 第 4 页 第12讲:写好事件,凸显人物 ——人物形象干瘪片断升格-2020年中考作文升格指导14讲 第 5 页
本文档由 平头踏天下2022-11-0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