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 3 如何体会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一、解读高考 1.考纲考情 (1)分析综合 ① 分析散文结构,概括散文主题。 ② 分析散文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①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② 欣赏散文的形象,赏析散文的内涵,领悟散文的艺术魅力。 ③ 对散文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①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 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趋势分析 课标全国卷一直多在考查小说阅读,散文与小说“轮流坐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 散文可称为“最具潜力考点”。 其命题特点有: (1)材料全部是中国现当代散文。 (2)考查的能力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选文注重文质兼美。命题材料字数上一般都在 1500 字左右,注重内容厚实、时 代感强、技法多样的散文,其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如果考查 散文阅读,题型、题量和分值应和小说一致,这一点应牢记,切不可盲目做题。 二、考点探究 体会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1.重要语句。 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 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 基础。 (1)起始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 (2)主旨句,揭示文章中心; (3)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 (4)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和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 (5)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6)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7)情感句,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8)引用句,在文中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9)总结句,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此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重要句子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 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 (1)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 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 应句等。 理解总结句、总领句。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 理解过渡句。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 理解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2)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涵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 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理解常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 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 理解方法:一般说来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 “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 差不多了。 (3)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 修辞句: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 辞手法。 理解方法: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 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 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 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 等。只有探本穷源,才算是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内容。 (4)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 主旨句:即“文眼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 络层次的关键句。 理解方法: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 的基础上概括此主旨,结合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涵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小试牛刀】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 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 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子,一眼望去仿若一座 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 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 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 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 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 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 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 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 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 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 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 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 宋代勇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 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 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 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 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 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 它距花土沟镇二百三十多公里,距格尔木市二百七十多公里,海拔两千九百一十米。 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 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新中国成立 初期。1954 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 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 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 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八百吨,为当时步履艰 难的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 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在如 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英雄啊!”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 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六十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 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 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 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 红柿。 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答案 既表现沙海中甘森的明显、清晰,又突出沙海中甘森的令人难以置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正因为放眼都是白亮亮的沙海, 所以甘森红顶的房子自然会显得“十分醒目”。沙海少有人烟,而甘森那么明显、清晰地 呈现在眼前,让人不太敢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说是“海市蜃楼”。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 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 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 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 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 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 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 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 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 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 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 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 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 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 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 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 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 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 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 1966 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 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 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 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 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 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 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 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 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

doc文档 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体会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过把痴情瘾2022-08-1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