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 8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军事演习 B.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半岛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假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你能看到的状况是 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同盟国与轴心国交战 D.中途岛海战 3.19 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此话说明 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实质上是 A.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斗争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 D.为了解决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法德矛盾 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交战的双方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C.战争范围波及全世界 D.西方列强参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5.对 1919 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6.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7.在萨拉热窝有块奇特的石板。用黑色的塞语和英语刻写着“"1914 年 6 月 28 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 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南政府将此桥改名为“普林西普桥”。1995 年美 国总统就巴尔干问题特别代表霍尔布鲁克再见到此桥时,首次称普林西普为恐怖分子。材料中体现的观点 是( ) A.普林西普为挽救民族危机牺牲,受到后人怀念 B.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C.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差异 D.暗杀不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行为和正确方式 8.这场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 54.3 万人,德军损失 43.3 万人,故此战役有“绞肉机”“屠场”和“地狱”之称。这场战役是( ) A.索姆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纳西比战役 D.萨拉托加战役 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 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同盟国、轴心国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10.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工业生产量排名变化表 1860 年世界 工业生产量 1910 年世界 工业生产量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 2 3 4 3 4 1 2 A.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 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11.按照时间顺序下列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三国同盟”成立 ③美国参战 ④凡尔登战役 ⑤“三国协约”组成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 C.⑤①②③④ D.②⑤①④③ 12.“1914 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 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原因 13.数据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涉及人口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 年多 30 多个国家 大约 15 亿人 3000 多万人 3000 多亿美元 A.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B.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较量 D.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14.下面是 1870 年和 1913 年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图,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后果 B.一战爆发及战后世界格局出现的原因 C.苏联五年计划建设的成就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战争的结果摧毁了四大帝国 C.交战国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二、简答题 16.战争的发生,总是因为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 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就说过:“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根据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请你说说,欧洲是怎样逐步变成一只“火药桶”的? (2)最后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 (3)一战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17.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发展变化中居于支配地位。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 世纪后半期和 20 世纪初,欧洲大国搏弈中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它们的形成对 世界局势产生了什 么影响? (2)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当人类面临严重危机之际,你认为世界各大国应该发展怎样的国与 国之间的关系? 18.请举出表明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综合题 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 19. 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材料一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它为什么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 (2)以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为首形成的两大敌对侵略集团是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场什 么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加速这场战争结束的事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 引爆。” ——摘自《九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 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 皮洛夫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前”的战争名称,辨别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加入了哪一方作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并分析此后两大侵略集团之间爆发战争的性质。 21.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 我们也要求阳光下 的地盘。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所提要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德国选择与哪两个 国家结成军事同盟? 材料二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 演习结束后,17 岁的塞 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费迪南夫妇 毙命。 (2)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个历史事件;给人类造成沉重灾难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完 全可以避免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16 年 8 月 4 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 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 “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 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 “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 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 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4)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5)引起一战爆发的导火线事件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个事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故选 C。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4 年到 1918 年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1916 年凡尔登战役是转折点,故 B 符合 题意。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同盟国与轴心国交战、中途岛海战均是在第二世界大战中, 故 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 3.B 【详解】 根据“……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话从实质上说明了三 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的目的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斗争。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德国希望得 到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殖民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选项 B 符合题意;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B。 4.D 【详解】 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因此是一场帝国主义战 争,D 项正确;ABC 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非暴力”是指采取“和平和合法手段”争取印度从自治走向独立;“不合作”即不与英国 殖民当局合作,包括印度人民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职位,提倡手纺车运动,抵制英货和抗税等; C 项正确;A、B项对“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解片面;D项“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的表述错误,排除 ABD, 故选 C。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在 1914 年 6 月 28 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 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爱国要有正当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决国家争端,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 平带来巨大威胁。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所以 D 项符合题 意。由此分析 ABC 三项表述均

doc文档 3.8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扛着刀闯天下2023-02-0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