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3 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 2022 年中考历 史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1.(2021·北京房山·二模)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筚路蓝缕、 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 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观察下面示意图,结合 所学,示意图中①②③用词正确的的是 A.①开天辟地②翻天覆地③改天换地 B.①翻天覆地②开天辟地③改天换地 C.①开天辟地②改天换地③翻天覆地 D.①改天换地②开天辟地③翻天覆地 2.(2021·北京门头沟·一模)在新中国历史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21·北京西城·二模)有学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获得以下数据(见下表)。根据这组数 据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显著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得贫困人口大量减少 C.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D.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成效卓著 4.(2021·北京平谷·二模)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 序正确的是( ) ①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②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③ 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A.①③②④ ④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5.(2021·北京石景山·一模)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作用 6.(2021·北京·模拟预测)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 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得到根根本解决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7.(2021·北京昌平·二模)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 8.(2021·北京东城·二模)下图雕塑《十八个红手印》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78 年 12 月的一天,安 微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并毅然按下 18 个红手印。这 一故事发生后,中央适时推动了( ) 雕塑《十八个红手印》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9.(2020·北京·中考真题)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 区迈进,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综合题 10.(2021·北京丰台·二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①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② 井冈山会师(连环画) ④ 毛泽东《论持久战》 ⑤《开国大典》原始影像 ③ 中国共产党七大会场 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 报 (1)辨别整理以上材料,将材料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现代音像史料的是: (2)请将上述材料中的①⑥,分别置于时间轴上的相应位置。 (3)从表格中任选两项,说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4)历史认识是对历史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11.(2021·北京房山·二模)北京的红色印记 (红色开端) 材料 1 1917 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 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 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 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 3 (1)根据材料 1 概括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的条件。 (红色影像) 材料 2 天安门见证历史的影像 (2)根据材料 2 的图片反应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 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红色家书) 材料 3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 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 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李大钊《狱中自述》 (3)根据材料 3 概括李大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 (红歌诞生) 材料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位于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堂上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村为 平西根据地的前沿地带,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曹火星当年创作词曲旧址。 1943 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第六个年头,3 月 10 日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 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 8 月 25 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针锋相对地批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论。……当时小分队成员年仅 19 岁 的中共党员曹火星也积极投身歌曲的创作中,他利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的民歌曲调填新词,经过四五天 时间便写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一历史名篇。 1950 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 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该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此就有了流传至今的经典红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 根据材料 4 谈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字的理解。 12.(2021·北京朝阳·一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历史文明的结晶。 材料一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上被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阶段 发展概况 ① 元朝时,掐丝珐琅技艺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外族和中国工匠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工 艺开始在中国扎根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明朝景泰年间,北京的“铜胎掐丝珐琅”逐渐成熟,釉色多以蓝色调为主,故名“景泰蓝” 清朝乾隆时期,掐丝珐琅技术达到鼎盛,其纹饰缜密,色彩雅丽,更富于民族风貌,品种 不断增加 1860 年以后,景泰蓝开始大量出口,民间景泰蓝工艺有了一定发展,其产品开始带有浓 厚西方韵味 1931 年至 1949 年,景泰蓝出口销售额明显减少,严重时 90%以上作坊被迫停业、转业 1956 年,公私合营性质的北京市珐琅厂成立,设备得到革新,既提高了效率,也使工艺 更加精细,景泰蓝产品质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 1984 年,北京市珐琅厂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负责制,景泰蓝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大增,行 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个阶段,分别说出各时期景泰蓝生产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北京除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外,还有绢花、扎燕、抖空竹、相声、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等众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着北京发展的历史,蕴含着北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 维方式和文化艺术,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北京市也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如组织展演、资助传承人、编辑科普丛书。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不容乐观,面临全球化、 市场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 ——摘编自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北京“非遗”价值的认识并提出保护、传承的建议。 13.(2021·北京延庆·一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从五个方面去了解,一是统治者重视农业;二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三是农作物的引进推广;四是水利工程的兴修;五是耕作技术的改进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其中的一个方面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 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 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华出版社 2010 年版《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说出作用。 材料三 “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 煤烧还合算。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 1929-1933 年间,有 100 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通过《农业调 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解,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指出罗斯福新政特点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 村人口不到 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 70%-80%的 土地;而占乡村人口 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 只占有约 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 得温饱。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及采取的措施。 材料五 (1978 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的说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5)依据材料指出“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的原因 14.(2021·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田租十五税一。 ——摘

docx文档 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北京地区专用)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3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竹里风生月上门2021-10-1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