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 1 单元:史前时期——2022 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安徽 地区专用) 1.(2021·安徽·一模)“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 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材料表明北京人( A.已经会制造工具 B.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C.已经会人工取火 D.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2021·安徽芜湖·二模)今天人们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 ) D.历史文献 3.(2021·安徽·一模)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人们要了解当时社会的结构和演化,了解人类的 各种活动情况和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各种活动在时间上的演化以及这些历史过程的规律 等,只有借助于 A.考古研究 B.地质研究 C.文学研究 D.生物研究 ) 4.(2021·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三模)下列图口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共同印证了( A.直立人的产生 B.原始农耕生活 C.早期国家产生 D.金属货币使用 5.(2021·安徽金寨·二模)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 B.《史记》中关于农业起源的记载 C.半坡粟类粮食作物的遗存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6.(2021·安徽义安·二模)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业兴起 C.华夏族形成 D.早期国家产生 7.(2021·安徽·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三模)《史记•五帝本纪》:“……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 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此处“少典之子”的功绩是( ) A.教民农耕,种植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修筑都江堰 D.统一度量衡 8.(2021·安徽包河·一模)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 5000 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辽河 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这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特征是(  ) A.兼收并蓄 B.多元一体 C.博大精深 D.开放革新 9.(2021·安徽利辛·三模)“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10.(2020·安徽合肥·二模)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够体现河姆渡居民 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鱼纹彩陶盆 ) B.骨耜 C.铁口犁 D.筒车 11.(2020·安徽·三模)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我国古代文明“满天星斗”说,主要起源于“六大板块”;而丁 季华教授对中国古代文明又提出“八人大区域说”。他们的观点都强调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 A.源远流长的历史 B.多元化的特点 C.兼收并蓄的胸怀 D.昂扬进取的风貌 ) 12.(2020·安徽·模拟预测)北京人化石遗存于 1927 年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对“北京人”的生 产、生活况表述正确的是 A.已经迈入了新石器时代 B.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进入原始农耕文明阶段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3.(2020·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三模)李时珍曰:“古者以粟为黍稷、梁、称之总称。”世界上最早 种植“粟”的原始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4.(2020·安徽无为·三模)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他们搜集了以下资料:“山顶洞人”“鱼 纹彩陶盆”“禅让制”。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5.(2020·安徽·模拟预测)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和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下图考古发 现反映的主题是 ( ) A.北京人的生产与生活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D.国家的产生 16.(2020·安徽贵池·二模)2019 年 7 月 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 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B.城中发现 20 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C.碳 14 测定年代为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D.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17.(2020·安徽·一模)“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材料描述的人 物是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商汤 18.(2020·安徽合肥·二模)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 落,且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下列关于北方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A.掌握了打井技术 B.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C.懂得使用天然漆 D.制作简单的乐器骨哨 19.(2020·安徽·模拟预测)2019 年 7 月 6 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主要在 太湖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大约与良渚文化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流域有龙山 文化。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以长江流域的水平最高 D.以辽河流域的最具特色 20.(2020·安徽·二模)对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实现这 一“经济革命”的是(  ) ① 元谋人 ② 北京人 ③ 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 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2020·安徽芜湖·三模)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2.(2020·安徽·三模)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 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 地区? A.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可知:北京人遗址中 有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堆,还有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这说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长时间保留火种,故 D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北京人会制造工具,排除 A;材料没有反映北京已经定居, 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北京人是怎样取火的,排除 C。答案为 D。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最科学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实物是最客观的依据,C 符合 题意;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和历史文献都带有主观色彩,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不能算是科学依据, 排除 ABD。故选 C。 3.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对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的考古 研究,能使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演化。从横向看,借助考古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各种活动 情况和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看,通过研究人类各种活动在时间上的演化。我们能进一步间明 这些历史过程的规律。故 A 符合题意;地质研究一方面满足人类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精神需求,另一 方面也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前提与基础。故 B 不符合题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文字记载的文学著 作,故 C 不符合题意;生物研究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题干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第二幅图片是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第 三幅图片是原始聚落遗址图片,综合三幅图片信息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故 B 正确;ACD 与材料不符, 故 ACD 错误;综上答案 B。 5.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半坡粟类粮食作物的遗存属于考古发现的实物,最为可信,故 C 符合题意;玉器与农业 没有直接联系,故 A 不符合题意;《史记》的史料价值不如实物史料,故 B 不符合题意;炎帝教民开垦 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属于神话传说,可信程度较低,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耒耜被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猪纹陶钵是河姆渡文明的生活器具 之一;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的住宅;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因此它们共同 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B 正确;人类起源要早于农耕时期。A 错误;炎黄部落打败蚩尤后,黄帝被推举 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与题不符。C 错误;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 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雏形。D 错误。综上故选 B。 7.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指的是黄帝,其功绩是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故 B 正 确;神农氏教民农耕,种植,故 A 错误;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故 C 错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故 D 错 误。 8.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辽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可见文明发源地有多个,最终 都属于中华文明,故 B 符合题意;兼收并蓄意思是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与材料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博大精深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C 不符 合题意;革新开放与题干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9.D 【解析】 【详解】 据“……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 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故 D 符 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祥地,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问题,故 B 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 帝是人文初祖,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当时农业生产工 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故 B 项正确;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的生活用具,故 A 项错误;铁口犁出现在春秋战 国时期,故 C 项错误;筒车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

docx文档 七(上)第1单元:史前时期测试题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安徽地区专用)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三句不离你2022-03-1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