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 11 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 A.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B.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 C.工业化基本实现 D.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2.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 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 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苏联的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苏联的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 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D.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4.1921 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因此苏俄开 始实施( ) A.暂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5.1928—1937 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 6000 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 些成就体现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制约发展 D.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6.20 世纪 30 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 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戈尔巴乔夫改革 7.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36 年新宪法的是其形成的标志 B.曾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 C.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使苏联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8.“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 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B.颁布《苏联新宪法》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9.以下关于苏联(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 ①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② 斯大林实施五年计划 ③ 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 ④ 戈尔巴乔夫推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 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下列选项符合上面想法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D.实行自由贸易 11.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A.1861 年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 D.斯大林模式 12.下边是某次辩论中辩论双方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 A.列宁领导下的苏俄 B.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 C.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 D.明治天皇领导下的日本 13.以下是前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 ) A.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B.轻重工业严重失衡 C.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D.言论自由基本缺失 14.1929 年一 1932 年美国约发生 2700 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甚至发生 武装反抗斗争。许多知识分子主张学习俄国,这表明( ) A.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受挫 B.资本主义走向末日 C.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受危机之害 D.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重视 二、简答题 15.列宁对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做出哪些贡献?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中逐渐形成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评价苏联模式? 16.俄国(苏联)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寻大国梦想,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变革) (1)俄国的近代化始于哪一事件?1861 年改革有什么意义?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 (改革创新) (2)1921 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该政策的哪一内容最 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模式形成) (3)什么任务完成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模式有什么积极作用? (感悟提升) (4)通过对俄国(苏联)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7.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列举一例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2)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俄国经济,1921 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哪一政策?列举两例这一改策的 主要内容。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重要作用。 三、综合题 18.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中,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 规发展, 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1953~1957 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 1 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 包括飞机 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60 年与 1957 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 I.3 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 22.7%;工 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 5.7: 4.3,变为 7.8: 2.2。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创建了哪种体制?这种体制有何 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 所致?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苏工业化建设中得到什么认识? 19.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部门/年份 1841 年 1877 年 工业 43% 55% 农业 20% 14% 服务业 37% 31% 材料二:1920 年 8 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 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 材料三:1933 年 5 月 12 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 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 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 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 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农民在起义中 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 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20.工商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我们既有深刻的教训,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前半期的 20 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有 160 多家,投资额仅约 460.5 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 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后来被英商在上 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身发展情况与分布各有何特点。 材料二: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 的兴国之梦。 ——《近代实业第一人》 (2)材料二中“他”的“兴国之梦”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B 段反映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 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 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改良主义的办法”有何显著特征?中国确立的哪一经济体制是和 他的观点相符合的? 材料五: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 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 体技术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5)综上所述,你认为一个国家工商业健康发展的注意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历史上 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弊端,A 项正确;斯大林在 1924 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排除 B 项;1937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化基本实现,排除 C 项;苏联 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 1937 年,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5 年年底,在联共(布)十四大 上,斯大林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立“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1928- 1932 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 业化全面加速,开始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1933- 1937 年,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因此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工

doc文档 3.1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江畔南风起2022-03-2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