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 一、选择题 1.19 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 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 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 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 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 40 万平方千米给沙俄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4.漫画往往用夸张手法,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下图漫画反映的社会现 实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某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 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 5 年。这一规定给中国 带来的危害是( ) A.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C.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 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7.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 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 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8.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 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 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D.南昌起义 9.近代中国某社会团体宣称:“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 , 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该团体是( A.拜上帝会 ) B.义和团 C.兴中会 D.同盟会 10.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 的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1.1937 年 4 月 5 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 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共产党祭黄帝 陵文 )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 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 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祭黄帝 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仰 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 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12.1940 年,《新华日报》报道:“××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 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 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兽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平型关伏击 C.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二、非选择题 13.在西方炮火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中,近代中国开始了痛苦的社会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 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据材料一,请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 文中“转折”的含义。 材料二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 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 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 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 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2)据材料二,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心脏插着 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瓦德西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 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材料三中瓦德西因哪件事发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感慨? 材料四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 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起义 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 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 14.近现代中国史是将自身变革与世界变革日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二者 的交汇形成了四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程碑一:鸦片战争。1839 年 8 月初,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 团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根据“里程碑一”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给了英国“一个战争的机会”的历史事 件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里程碑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 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 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根据“里程碑二”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里程碑三:一战。中国卷入这场严格意义上的欧战并侥幸站队于“战胜国”, 却在一场“和会外交”中蒙耻,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中 开场。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中开场” 的标志性事件。根据前三个“里程碑”材料,概括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史的特点。 里程碑四:二战。人民在战争中迁徙使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 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 失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 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抗战前导致国家分裂的“旧军阀”也能舍弃小我,统一接 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颇令人感动! (4)依据“里程碑四”材料,概括二战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得抄录原 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D 6.A 7.C 8.B 9.B 10.B 11.B 12.C 13.(1)中国必须近代化。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义和团运动。 (4)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结束 2 000 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中华民国。 14.(1)虎门销烟。打开中国市场,倾销英国商品。 (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开始新 一轮救亡运动或中国救亡方案由器物层面(自强)到制度层面(改制)。(意思相近 答出两点即可) (3)五四运动。屈辱、抗争、探索。(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 (4)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建。(意思相近即可)决定性因素:中 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或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

doc文档 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 学业水平考试专项训练 2022年山东省初中历史部编版五四制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像病态般软弱2023-01-1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