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 , 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 实意义,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 , 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 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 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了解历史的时序、地域定位,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 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 作用。 理解认识历史的常用概念, 如背景、原因、性质、特征、结果、影 响,以及延续、变化、发展、进步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对历史 进行思考和阐释。 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 如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 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 特征,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合理的历史想象。 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了解 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 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历史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 和意义。 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历史,形成历史表象, 经过归纳、分析、概括、 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发 展规律。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 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 ,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 断。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判断和计算历史年代及分期 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 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 问题的方法等。 初步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 ,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 够言而有据、分析周全、推论得当、用词准确。 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 究与讨论 ,能够 积极汲 取 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互相影响与融合,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 继承和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 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 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 、 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 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了解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理解历史上的 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 到民主、由人 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 尊重科 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从历 史 的 演 变 中了 解 合 理 开 发和 利 用 资 源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的 重 要 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自觉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了解人 民 群众 创造 历 史的作 用以及 杰 出人 物在历 史 上 的 重要 贡 献 初步认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 、 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在一百 多万年 前 ,中华大地 上就有人类活 动的足 迹。考 古学发现的 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 于考古 学上的 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 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古老的神话传说间接反映了那段没有文字的历史。 大约 在 公 元 前 21 世 纪 , 中 国 历史 上 第 一 个 王朝 — — 夏 朝 建 立 。 夏 朝没有文字,但被后来的古文献一再提到。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 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西 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 国两个阶段。 春秋 时期,王室衰微, 诸侯 争霸 , 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度渐趋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推广,大大促 进了农业的发展。战国七雄先后实行变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 , 创行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制度对以后 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儒 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 东汉的版图、寿命大致与西汉相 当,但政局较为混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 分裂割据 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融合。古代中国的 科技文化 成果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农业技术领先世界,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 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隋朝 的建立结束了 数百年的分裂状态, 但很快也因 暴政 而覆亡。 唐 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 贞观之治 ”的太平局面。到 唐玄 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中外交流活跃,国力达到 顶峰。 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这种盛世景象。 北宋统一后强化中央 集权,消除了汉族社会的割据因素。与此同时, 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由于 强化集权带来的弊端,加上 外部环境的压力,北宋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北宋覆亡后,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 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 元朝 结束 了中国 境内长期割裂 的局面,重建了中国历 史的大一统,版图广阔,超出汉、唐,并为 东西方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创 造了条件。 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 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 腐败,导致统治危机不 断加深。北方蒙古族的威胁,东南沿海 倭寇的骚扰,都造成了巨大的冲 击。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多民族统 一国家。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旧 固守传统的对内对外政策, 古老的封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口膨胀和吏治腐败 都成为统治 的 巨 大隐患 。从 18 世纪 末 到 19 世纪前 期, 内部 民众起 事 不断, 外部 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增强了解祖国历史的兴趣,激 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 感。 1.北京人 学习要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学习提示: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延伸: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文明的曙光 学习要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 学习提示: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先民的传说 学习要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 学习提示: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痕迹。 4.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要点:“家天下”;夏、商、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5.青铜器和甲骨文 学习要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 学习提示: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6.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要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诸侯争霸。 学习提示:知道西周的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7.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 学习要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8.百家争鸣局面 学习要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百家争鸣”使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 学习延伸: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9.秦统一中国 学习要点:秦灭六国;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提示:知道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 10.都江堰与秦始皇陵兵马俑 学习要点:都江堰工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学习提示: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1.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要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秦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12.西汉的建立 学习要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 学习提示: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要点:独尊儒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西汉强盛与“大一统”的关系。 14.“丝绸之路” 学习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提示: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15.东汉的兴亡 学习要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16.两汉的科技文化 学习要点: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17.三国鼎立 学习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学习提示:了解古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 学习延伸:了解三国的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18.西晋的兴亡和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学习要点:西晋的兴亡;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要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学习要点:《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 学习提示: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日常生活中的农历知识。 21.活动课 主题:让我们一齐来感受历史 目的:知道各种事物都有自身的历史;

doc文档 2021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38页)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40 页 0 下载 1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oo2023-02-2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