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过关测试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如下图是小明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时做的一页笔记,该专题可能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夏、商、西周的更替 C.春秋时期的争霸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政权、人物以及制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 王朝,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汤灭夏王桀后,汤建立商朝, 定都亳,后又迁到殷,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后,建立周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所以 B 项符合题意;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西方学者根据他们的标准一直认为是公元前 3000 年,贾湖文化的最新研究结果和关于文明标准的定义,可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于 9000 年前,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中国历史从此进入 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 4 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社会变化主要是制度、生产力等方面的变化,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 B。 2.如图为《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 A.齐、燕 B.齐、鲁 C.宋、晋 D.宋、鲁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西周分封了齐、鲁两国,故山东称“齐 鲁之地”,故 B 符合题意;燕在河北,故 A 不符合题意;宋在河南,故 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2020 年河南)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 100 大姓中,有 73 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 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河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材料中说明中国传统姓氏大部分都与河南文 化和中原文化有关,体现出”文化中原,老家河南“的主题。A 选项,“皆源于豫”说法太过绝 对;C 选项,“殷商甲骨,文字之源”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 项,“尽出中原”表述 绝对化,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4.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立周王朝的 社会等级制度是 A.郡县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 考查点:分封制。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西周”、“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 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以后, 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对宗室、功臣和旧贵族授民授疆土,同时诸侯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如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D 正确;郡县制 是秦朝建立后的地方性质制度,郡县长官均有中央任免,A 错误;世袭制是名号、爵位以及 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材料无关,B 错误;禅让制是在原始部落时期统治者更迭 的方式,与材料无关,C 错误。综上故选 D。 5.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 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当时分封到今天山东省的有齐国和鲁国,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 晋国,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国。故这项制度是分封制。故 A 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故 排除 BCD 项。故选 A。 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 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 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 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 符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下图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 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 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 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此可知毛公鼎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 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并结合所学可知,毛 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西周时期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 要文物,所以 D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8.1978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了曾侯乙墓(墓主人为战国早期的诸侯 国曾国的诸侯,名叫乙),共出土了包括九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件。该墓九鼎八簋 的出土,说明 A.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B.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 C.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在战国 D.礼乐制度当时已遭破坏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曾侯乙墓(墓主人为战国早期的诸侯国曾国的诸侯,名叫乙),共出土了包括九 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 按照周礼,贵族在使用“九鼎八簋”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于“九鼎八簋”种类和 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元士三鼎二簋,由此可知,在曾侯乙这个诸侯的墓里发现了九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 件,这说明当时礼乐制度当时已遭破坏,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不 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 D。 9.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故 B 正 确;甲骨文字形具延续和传承性,故排除 A 项;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 40%都是象形字。故排除 C 项;甲骨文 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故排除 D 项。故选 B。 10.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 该字属于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 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医”就体现了会意造字法,故 A 符合题意;小篆、隶书、楷书,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故 B 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1.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 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材料反映的是 A.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局面 B.西周分封制逐渐瓦解的状况 C.天子与诸侯坚固的同盟关系 D.天子率诸侯抵抗外夷的入侵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五霸者,诸侯以伐诸侯者也”可知,春秋五霸,体现了西周分封制逐渐瓦解 的状况,故 B 符合题意;材料是说春秋时的情况,故 A 不符合题意;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 系,故 C 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天子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2.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 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 70——20 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距今 7000 年左右的河姆 渡居民使用骨耜;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春秋后期出现铁 制农具。由此可见,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ABD 不符合 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 13.史学上有“左图右史”之说,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该是 A.武王伐时 B.西周分封 C.春秋争霸 D.战国兼井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 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所以依据地图中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吴王和越王,研究的内容应该 是春秋争霸,C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14.《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 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鼎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说明了当时诸侯公 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从而反映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 正确;材料虽然反映出 周王室的衰微,但是尚未达到“王命不行”的地步。A 错误;“尊王攘夷”是齐桓公进行征战的 借口,B 错误;诸侯兼并战争是在战国时期,而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D 错误。综上故选 C。 1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 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第一个霸主。齐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 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 B。 16.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燕、齐、楚、秦 C.齐、楚、秦、燕 D.燕、齐、秦、楚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战国七雄形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齐国主要在山东北部,都临淄,经济实 力最强;②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大部,以

doc文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过关测试】-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20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入了她心2022-12-0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