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 义道路( 1978 年至今 本讲知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 : 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 》。 :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考点清 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 不满。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准问题的讨论 / 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 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 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 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 结果肯定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凡是 ”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1978 年 5 月《光明 日报》刊登的《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的文章 届三中全会 ( 1 )时间、地 1978 年 12 月、 点 北京 (:2 )指导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想: 。 ( 3 )内容 : ① 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 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1.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 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 4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2.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 :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 会拉开序幕的。 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 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 。 形成的。 为什么是伟大转折 ? 巩固练习 1.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C  A .“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 1978 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D 3. 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 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 彻底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③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 实行改革开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共同点是( ) A. 实现国家工业化 B.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实行改革开放 D. 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D 目的 实施 知识点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命题要求: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 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中 1 家庭联产承包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 始。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 ( 1 )开始: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 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2 )发展: 1983 年,基本在全国农 村普遍实行。 意义 ( 1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 有很大提高。 ( 2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 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 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小岗 村责 任承 包书 喜获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 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 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 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 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 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 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 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 承包合同。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讨论 : 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 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 , 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0 年 1958 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 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1978 年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展开 中共 十二 届三 中全 会会 场 “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 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 向城市。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4 年 10 月 21 《人民日 报》刊登 主要内容 ( 1 )改革所有制结构 --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 济,发展为以公有制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2 )改革管理体制 --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 制。 ( 3 )改革分配体制 ---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 强了企业的活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 意义 ( 1 )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 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 )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 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 置其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 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 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 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 配 置方 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 配置中起基础性 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 配置为主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基 础性调节作 用 市场配置 为主 复习巩固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 式是( ) A. 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 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1984 年 3 月 24 日, 55 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 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 55 人呼吁的 主要内容是(   ) A. 实施“一五”计划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进行三大改造 D. 结束“文化大革命” D B B 3.1992 年,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 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 济体制 4.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实诚经济体制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 使计划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 C.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B 考点 3 对外开放 命题要求: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 的重要作用。 1 经济特区的建立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 对外开放的步伐。 开始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 兴 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 区。 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 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 面提供优惠条件。 特点

ppt文档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精品课件(部编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5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他有她我失他2022-10-3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