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一、 教材简析 《我们身边的数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 1《数据与计算》第 1 单元第 1 节第一课时 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本节通过“测测我的体温是多少”,引导学生初识身边的数据,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 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数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数据的安全意 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的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信息及信 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总得来说,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 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三、学习目标 了解数据和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及价值,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 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 体会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合理使用数据及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和信息的概念、特征。 难点: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环境与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希沃触控一体机、导学案、任务相关图片、声音、视频素材、学习小组(明确分组、分工 及奖励机制)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数据时代》的视频引入。 我们已经经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据时代,每天我们 都会产生和使用各种数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个与我们每个 人息息相关的数据:体温。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一: 各小组成员相互测量体温并记录。 观看《数据时代》视频 围绕“测测我 请同学们填写在线收集表单 的体温是多 https://ding.fanqier.cn/f/vwissivo 少?”项目中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的两个实践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二: 活动展开本 分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 小组内各成员相互比较任务一中测量的自己的体温与同学 任务 的体温,是否一样?如不一致,讨论原因?小组代表陈述讨论 信息和利用知识的过程。 的让学生知 道数据的重 结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经历了获取数据、提取 课内容,目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要性,我们 每天都在与 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讨论 数据打交道。 结果。 那么什么是数据、信息和知识呢? 它们在任务中是如何呈现的? 彼此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感知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数据打交道 数据就在我 数据 比如: 们身边,围 绕“身边的数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 据”这个项目 展开本段教 学,通过对 日常生活中 ISBN 条形码 的实例进行 展示和分析 电子体温计上的温度 分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 感受并理解 任务 数据的概念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身边的数据。 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讨论 结果。 从身边的几个数据实例引入本课“身边的数据”任务: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数据的概念及特征的介绍。 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三: 各小组自主探究身边的数据,每个小组由代表发言来陈述 身边的数据实例及其特征。 选题参考:用数据介绍自己、班级、学校等,用数据阐述 某件事、某种观点等 教师适时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素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 据及特征。 请思考: 图中的 22、66、26/17 是数据,表现为数值,那么图中 表现形式及 特征。 的晴、多云转晴、多云不是数值,是数据吗?(是数据) 这些数据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呢?(不断变化 的) 如何对图中两辆汽车的属性进行描述,以便人们能够快速 地将它们区分开?(使用文字“红”、“蓝”描述汽车颜色。) 如何向朋友描述家乡的景色? (使用数值可以吗? 比如,我们可以说,山高 8000 米,水深 30 米,似乎缺 点什么。 使用文字呢?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蓝天、白云、雪山、森林、湖泊等文 字进行描述,好像,又不那么准确。 那让我们换个方式,我们可以使用照片或者绘画的方式描 述景色,就非常逼真了。) 听声音,你能猜出以下几段声音分别是什么声音吗?(流 水声、雷声、狗叫声) 这些声音是否是对事物属性的记录呢?(是的) 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 如何记录路口的交通状况? 请同学们观看交通事故视频,并思考这个视频是否是对事 物属性的记录呢?(是的) 现在,再来看这个问题: 数据只是数值吗?(不仅有数值,还有文字、图像、声音 视频等) 【项目评价:判断】 1.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都是数据。( 正确 ) 2.数据都是固定不变的。( 错误 ) 【知识拓展: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常用词汇; 我们,也已经迈进了“大数据时代”; 那么,大数据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请同学们观看《大数据时代》片段。 从数 据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现在来看这个例子: 围绕“信息的 特征” 这个 37.5 信息 项目展开本 通过这个你能看出什么吗? 段教学,在 实践活动中 气温 37.5 ℃呢? 学生积极思 体温 37.5 ℃呢? 考、分析讨 37.5 可以表达今天的气温是 37.5 ℃,也可以表达王小二 论,形成团 的体温是 37.5 ℃。 队协作的能 力、整理陈 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境后,此时数据就成了 述信息的能 有意义的信息。 力等,使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信息的概念及特征的介绍。 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四: 各小组自主探究信息的特征,每个小组由代表发言来陈述 信息实例及其特征。 选题参考:天气预报、食堂菜谱、NBA 比赛,中奖短信、开 学检测的成绩等。 【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 各种信息资 分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 任务 源来陈述他 们的观点, 建构一定的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信息安全意 身边的数据。 识和能力。 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讨论 结果。 解释。 【项目评价:说一说】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烽火传信》,说一说这个视频中的信 息有什么特征? 【项目评价:连一连】 【知识拓展:信息安全】 观看视频,学习大数据时代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感悟 知识 我们再来看这个例子 数据:37.5 知识如此重 要,那么, 究竟何为知 信息:2020 年 10 月 2-8 日,王小二到青岛旅游,10 月 10 日,他出现了咳嗽症状,测量体温为 37.5℃ 信息中所述王小二到青岛旅游正值国庆,在新冠疫情常态 识呢?在这 部分内容的 教学中,需 化防控下,37.5 就成为了有意义的信息中的一个关键数据。 请问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知识的介绍,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 任务五。 分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 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观点。 任务 【知识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身边的数据。 它表述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可以说知 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讨论 识是一类高级的,抽象的,而且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息。 结果。 要学生从讨 论、交流中 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是认知世界的结果,同时也 去琢磨、感 是改造世界的依据。 悟和意会。 例如: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 36~37℃之间(腋窝), 37.338℃ 是 低 热 , 38.1-39℃ 是 中 等 度 热 , 39.1-41℃ 是 高 热 , 41℃以上是超高热。 【项目评价:填空】 有“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正常温度是 36.3--37.2℃” 、“37.5”和“王小二的口腔温度是 37.5℃”三种描述,这三种 描述分别是( 知识 )( 数据 )( 信息 ) 数据 信息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例子: 数据:37.5 和知 识之 间的 关系 信息:2020 年 10 月 2-8 日,王小二到青岛旅游,10 月 10 日,他出现了咳嗽症状,测量体温为 37.5℃ 根据这个信息,再结合我们的知识储备,你觉得接下来他 分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 通过实例让 任务 学生讨论交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身边的数据。 流这三者关 系,在此基 础上,需要 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讨论 引导学生理 需要做什么吗?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六。 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观点。 结果。 请同学们看教材有关数据、信息、知识三者关系的介绍。 解三者的关 数据、信息、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系,这也是 本课的难点。 总结梳理 本课 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思维导图是 一种表达发 散性思维的 1. 数据、信息、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有效图形思 2. 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维工具。使 用思维导图 将本课知识 点结构化地 呈现,有利 于学生更直 观的理解本 节课的内容。 数据、信息 知识之间的 关系是本课 的难点,通 人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明创造 课后 思考 或预测未来时,知识就升华为智慧。 观看城市大脑的视频,思考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 的关系。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布 置的课后思考任务。 过观看城市 大脑的视频 让学生在了 解城市大脑 的过程中再 次感悟它们 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

docx文档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测量体温(教学设计)

教育频道 > 高中 > 信息技术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繁华世界独守殇2023-01-2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