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 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外:抗击外来侵略;对内: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辖);社会危机出现 (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文化专制的加强;外来侵略的增多;资本主义萌芽); 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灭亡:元末农民起义:原因: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 年爆发农民起义 二、明朝建立:时间:1368 年;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南京) 三、强化皇权: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权力 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把原 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为监 视官民,设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又成立了东厂,合称“厂卫” ,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其措施突出的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 从而加强了皇权)(课后题:利弊得失: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 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统治埋下了 危机) 四、科举考试的变化(也是强化皇权的措施): 八股取士:考试题目(内容): 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观点):必须以朱熹 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八股文 影响:1、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2、不利于选贤任能,选拔出官员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因此,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注意区分对八 股取士和科举制度评价) 五、明朝时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出青花瓷 ; 3、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 徽的徽商。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寻找建文帝 成功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和指南针的运用;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时间:1405—1433 年,多发生在明成祖在位时期(永乐年间) 过程:从刘家港出发(图),七下西洋,货物:丝绸和瓷器、茶叶、漆器 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时间早,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和平友好交流(特点),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 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 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 背景: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过程:浙江,台州九捷;又与当地明军并肩消灭福建、广东倭寇 成功原因:“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戚继光的杰出军事才能;其他军队的配 合。 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性质)。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第 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 1、著作: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科学家的积极研究、试验和总结 (1)《本草纲目》时间:明朝 人物:李时珍 内容:药物、药方、药物形态图; 地位:总结了我 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天工开物》时间:明末 人物:宋应星 内容: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 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评价:“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时间:明朝 人物:徐光启 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建筑: (1)万里长城:明朝完善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两点:东起辽东(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结构: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意义:明长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我们今天 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地位);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 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体现精神(寓意):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 族的象征。 (2)北京城:时间:明成祖 ;1406-1420 1421 年正式迁都北京 构成: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布局: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 筑群 建筑重点:宫殿 宫城: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地位: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二:文学---古典小说的高峰 名称 作者 《三国演义》 罗贯中 1、三大名著 时间 元末明初 内容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意义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西游记》 施耐庵 吴承恩 元末明初 明朝中期 主题是官逼民反,宋代梁山泊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 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篇小说;写作手法,运用白话描写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戏剧: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的文化活动 剧作家:汤显祖 时间:明朝后期 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三、文化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科学家的积极研究、试验和总结 第 17 课 一、 明朝的灭亡 明代中后期社会背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加剧,赋税苛重,阶级矛 盾尖锐;(农民起义背景与原因); 二、 农民起义:原因:以上第一点;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过程:领导人,李自成 陕北起义---进入中原(迅速发展的原因:1、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均田就是 平均土地,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免赋就是要减免沉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意义: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 拥护;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2、严明 军纪;3、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1643 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 年,攻克北京(崇祯 帝自缢,明王朝灭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起义失败 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地区:东北地区 民族:女真族 过程:努尔哈赤,1616 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皇太极,1635 年,改族 名为满洲,1636 年,改国号为清; 与明关系:交战 2、清兵入关(顺治帝),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义军失败

docx文档 复习提纲05 第14-17课-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考知识

教育频道 > 初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4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复习提纲05  第14-17课-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考知识 第 1 页 复习提纲05  第14-17课-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考知识 第 2 页 复习提纲05  第14-17课-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考知识 第 3 页 复习提纲05  第14-17课-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考知识 第 4 页
本文档由 奥特蛋凹凸兽2022-04-1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