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蜡烛照明 B. 用米酿成酒 C. 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 D. 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 3.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劈成块 B. 西瓜榨成汁 C. 残雪化成水 D. 高粱酿成酒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 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 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 B. 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 C. 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D. 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 6.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 ① 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 ② 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 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 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 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7.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 1s~2s 后取出,能观察到(  ) A. 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B. 均匀的变黑 C. 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 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 用糯米等原料制甜酒酿 C. 用彩纸折幸运星 D. 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9.化学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 规定和操作规程,图中适合贴在实验室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图标是( )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甲烷燃烧 B. 干冰升华 C. 西瓜榨汁 D. 酒精挥发 11.以下的科学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黑火药成分的研究 B. 过山车运转速度的测定 C. 隔水透气鸟笼的研制 D. 分子、原子性质的探究 12.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镊子   B. 用玻璃棒   C. 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 直接倒入 1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 B. 风力发电 C. 光合作用 D. 牛奶变质 14.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 : 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 B. 尽量往楼顶跑 C. 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 D. 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15.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  ) ①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 ①③ B. ② C. ①② D. ③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 4.5 mL 蒸馏水,必须用到的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 “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 (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_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 生成了;石蜡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 三、实验与探究(共 2 小题) 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 ________作用,对 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 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 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 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不一定生成新物质。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就是物理变化,故 A 错;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碳酸钙加热生成两种新物质氧化钙和水, 是化学变化,所以不能以变化是否需要加热来进行判断;发光放热是一种现象,不应是判断是否 有新物质生成的依据,如电灯发光放热时并不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 D 错;C 选项明确了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所以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 用蜡烛照明,是利用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反应发出的光; B.用米酿成酒,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是利用了海水蒸发,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答案正确; D.用天然气作民 用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 C。 3.【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木柴劈成块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成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残雪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D.高粱酿成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D 【解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当实验结果与 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5.【答案】B 【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中和 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 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 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呼出 的气体的样品中,是为了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 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故选 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遇冷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是 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步骤二中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 故选项说法错误。 6.【答案】C 【解析】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 加热 以免引起玻璃容器的炸裂,故①正确;加热时,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试管受热不均易 引起炸裂,故②错误;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故③正确; 给 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处左右移动,故④错误;待试管 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故⑤正确;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 自己和有人的方向,故⑥正确。 所以答案应选 C。 7.【答案】A 【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温度越高,火柴梗炭化的越快 , 故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8.【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物质的变化情况。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在使用物质的过 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属于物理变化;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 他物质,则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 B.用糯米等原料制甜酒酿、 D.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这些变化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属于化学变化; C.用彩纸折 幸运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9.【答案】C 【解析】浓酸、浓碱大多具有腐蚀性,应选用带腐蚀性标示的图标。故答案应选 C。 10.【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

doc文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育频道 > 初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1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夕颜若雪2022-12-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