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解现象知识清单 【知识考点】 考点 1 溶解与乳化 1.物质的分散形式 溶液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均一、稳定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乳浊液 不溶性的小液滴 不均一、不稳定 食用油加入水中 均为混合物 悬浊液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 不均一、不稳定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分散质 特征 举例 共同点 2.溶液的概念及特性 ①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②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③ 溶液的基本特征: a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 b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c 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 CuSO4溶液(含有 Cu2+) 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 Fe2+)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 Fe3+)为黄色。 ④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温度等。 ⑤溶液的应用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如营养液无土栽培) 3.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① 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脂虽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油脂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 均匀悬浮在 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油脂很容易用水洗净。 ② 乳化剂:乳化剂是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③ 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a. 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b.农药的施用 c.生活中常用含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等。 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不同:利用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而利用洗涤 剂除油污 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考点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时的热现象 溶于水放热 氢氧化钠 NaOH、浓硫酸 H2SO4 溶于水吸热 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钠 NaCl 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 考点 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① 一些物质溶于水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得溶液能够导电,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 Na+和 Cl-, 一些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如蔗糖水和 酒精溶液。 ② 大量的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如:喝热 鸡汤比开水烫,撒盐除雪。 考点 4 溶液组成 1.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用水、汽油、酒精等液体。(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 2.溶质溶剂的判断 无水存在 溶液成分 有水存在 固体和液体 气体和液体 液体和液体 溶质 其他物质 固体 气体 量少的液体 溶剂 水 液体 液体 量多的液体 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溶质为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生成物,若可溶性反应物过量 则溶质还含有过量的反应物。 ① 氧化钙放入水中,CaO+H2O=Ca(OH)2,溶质不是氧化钙,而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 ② 锌放入稀硫酸中,Zn+H2SO4=ZnSO4+H2↑,原溶液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反应后溶剂仍为水,溶质为: 锌和稀硫酸恰好反应 锌过量(锌不溶于水) 稀硫酸过量 溶质 硫酸锌 硫酸锌 硫酸锌和硫酸 3.溶液命名:( 溶质) 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为水。 4.溶液的质量关系 溶液的质量=被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考点 5 溶液浓度的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 ① 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② 溶质质量分数意义:10%的 NaCl 溶液表示每 100 份质量的 NaCl 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为 10 份。 即每 100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 10g 氯化钠,90g 水。 ③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没溶解的不计算在内。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注意: ①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来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相同。(溶液具有均一性) 2.浓溶液的稀释 计算 加水稀释得到的溶液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而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 变 m(稀释后溶液)=m(稀释前溶液)+m(水) m 浓×ᴡ 浓=m 稀×ᴡ 稀 3.涉及化学反应的溶液浓度计算 考点 6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考点 7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剂量和温度会影响溶解的溶质的量,故限定一定量的溶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才能比较是否饱和。 饱和是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不影响溶剂溶解别的溶质,故饱和溶液要指明针对哪种溶质是饱和的。 当溶剂量、温度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该溶质溶解的量达到最大值。 (1)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 观察法:观察底部有无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若有且不继续溶解,则是饱和溶液。若无,则可能是不饱和 溶液或恰好饱和的溶液(注:恰好饱和和不饱和的溶液看起来都是澄清透明的,外观无法区别,实验法区 别) ② 实验法:取样,在该温度下,向溶液里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充分混合,观察溶质是否继续溶解。溶质不能 继续溶解,则是恰好饱和溶液,若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浓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是否饱和:比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浓稀程度:比较的是在一定量的溶液里溶质质量的相对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 8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S 1.固体的溶解度 S: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 100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定义四要素: ① 条件:一定温度,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 标准:100g 溶剂,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 100g 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 ③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 ④ 单位:为克,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质量,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 (3)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 36g。 ① 在 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 ② 在 20℃时,100g 水中溶解 36g 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 ③ 在 20℃时,完全溶解 36g 氯化钠,最少需要水 100g。 ④ 在 20℃时,136g 氯化钠溶液中有 100g 水,36g 氯化钠。 拓展:在 20℃ 时,任意质量的氯化钠 饱和溶液中, m( 氯化钠 ) : m( 水 ) : m( 氯化钠溶液 )=36 : 100 : 136。 (4)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是根据 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从表格中查找硝酸钾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值 曲线法 ① 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 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6)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溶解度曲线上的溶解度数值对应的是在 100g 水中的溶质质量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A 点:表示 20o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90g。 B 点:表示 70oC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60g。 2.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 溶质剩余 C 点:表示 20oC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 3.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D 点:表示 20oC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E 点:表示 70oC 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 140g。 5.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指定温度范围,再比较) ① 如 70o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② 如比较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0oC < t < 70oC: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 70oC < 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钠 6.溶解度变化趋势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 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 Ca(OH)2 7.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于硝酸钠溶液: D→A: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C→A:饱和溶液将多余的固体溶解进溶液变成恰好饱和溶液,加水; C→E:硝酸钠溶液从 20oC 升温到 70oC,多余的固体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8.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 ①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的物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如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铵等 ②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的,蒸发结晶。如氯化钠 9.确定除杂方法 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去。 如:KNO3(NaCl):降温结晶 ;NaCl(KNO3):蒸发结晶 例 1.如图所示,分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①a、b 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的影响? a、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温度对 a 的影响更大。 ②N 点的意义? 在 t1o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S1g。(注意溶解度有单位) ③P 点的意义? 在 t3oC 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 S3g。 ④M 点的意义? 在 t2oC 时,a 和 b 的溶解度相等,为 S2g。 ⑤a、b 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0oC < t < t2oC 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t > t2oC 时,a 的溶解度大于 b。 ⑥a 物质采用什么方法结晶? 降温

doc文档 第6章 溶解现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知识清单(沪教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饱食与被爱2022-02-1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