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贵州省化学中考复习综合测试(五) (时间:60 分钟  满分:73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题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长春)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和支 持燃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2.(2021·南充)学习化学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下列关于环境保护 不合理的是( ) A.火力发电厂需进行燃煤脱硫、控尘处理 B.为减少“白色污染”,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 3.(2021·重庆 B)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 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 味 4.(2021·武汉,人教九上 P27 图 2-3,九下 P60 实验 10-8 改编) 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 均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偏小 B.图 2 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 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 3 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 酸反应放热 D.图 4 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 生了反应 5.(2021·北部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 都是离子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 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6.(2021·福建)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在 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 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 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难溶于水 B.甲可能是 NaOH C.QM 段对应反应② D.E、F 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共 48 分。) 7.(2021·新疆)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① 制作衣服的原料有:a.羽绒;b.蚕丝;c.棉线;d.羊毛;e.涤 纶。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 ② 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用来隔离病毒的熔喷布。口罩隔离病毒相当 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 (2)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均衡的饮食。 ① 中考快到了,小明妈妈为他制定的午餐食谱是:米饭、红烧鱼块、 清炖羊肉、青菜、牛奶,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 。 ② 樱桃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富含矿物质钙、铁、磷等,樱桃中 的钙、铁、磷是指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8.(1)(2021·通辽)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 问题。 ① 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菌”或“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杀 。 ②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白酒 B.豆浆 C.糖水 D.泥浆 (2)(2021·南充)① 如图 1 中 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C 粒子的符号为 。 b.图 A、B、C、D 共表示 合物的化学式为 c.D 中 x= 种元素,由 A、C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 。 。 ② 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 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2(图中的微粒恰好完 全反应)。 a.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b.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 。 9.(2021·威海节选)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 0.000 031 9%。 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 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 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 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 2060 年前 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 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 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 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 ;方法二 。 (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 10.(2021·云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回答 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 ,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再 开始收集。 (3)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 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 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 G 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 端通入。 (填标号,下同), (4)A、B 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 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5)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 生如下反应:H2C2O4·2H2OCO2↑+CO↑+3H2O。为检验分解后 的产物,小赵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的无水硫 酸铜遇水变蓝) ① 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② 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 ③ 要证明有 CO 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 是 。 11.(2021·江西)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 如图 1 所示的实验。 图 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 2),铜片表 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 2 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 (2 分)。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 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 3 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 分别通过导管与图 4 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小知 实验现象 连接导管 a 与导管 d,向品 小彬的猜想 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正确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 小辰 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 木条不复燃 星的木条 小彬 实验结论 连接导管 a 与导管 c(填序 气体燃烧,听 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 到轻微的“噗” 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声 移开拇指点火 【老师释疑】图 1 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 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 3 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 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 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 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 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12.(2021·随州)化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 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实验活动: 活动一:红砖粉末能作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A 试管装有 5 mL 的 5%过氧化氢溶 液 小明 B 试管装有 5 mL 的 5%过氧化氢溶 液,再加入 a 克的 红砖粉末 A 中无明显现象, B 中产生大量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的气体 (1)产生的气体是 ; (2)红砖粉末能改变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 率 待反应停止时,向 小红 B 试管中重新加入 5%的过氧化氢溶 又产生大量能使带 红砖粉末的 在反 火星的木条复燃的 应前后没有发生变 气体 化 液 【实验反思】小明和小红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作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但小强认为小明和小红的说法不严谨, 理由是 。 活动二:水壶内部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溶于水中的可溶性钙和镁的 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假设与猜想】猜想Ⅰ:CaCO3  猜想Ⅱ:Mg(OH)2   猜想Ⅲ: (填化学式)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 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有 气泡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Ⅰ正确。小雪却认为小 华的结论不严谨,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 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NaOH 溶液 实验结论 猜想Ⅰ成立 有白色沉淀产生 验证猜想Ⅲ成立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猜想Ⅲ成立 活动三:验证 NaOH 变质有什么方法? 【方法归纳】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认为验证氢氧化钠变质可以从 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入手,例如:加足量稀盐酸等出现气泡,加氯 化钙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等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 压强等变化来判别。 【学科渗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 U 形管两端液面相 平,将 NaOH 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 形管中的液面 。 据此,小明同学得出“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小红 认为小明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2 分)。 【再次实验】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水或等量 NaOH 溶液分别吸 收 CO2 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图乙中Ⅱ (选填“Ⅰ”或“Ⅱ”)表示等量 NaOH 溶液吸收 CO2 的曲线。 13.(7 分)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

doc文档 2022年贵州省化学中考复习综合测试(五)

教育频道 > 初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时光,盗走了我在爱2021-11-0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