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contents 倒数第 5 天 科学探究题………………………………………………01 倒数第 4 天 信息给予题 ……………………………………………34 倒数第 3 天 推断题……………………………………………………57 倒数第 2 天 化学图表题………………………………………………81 倒数第 1 天 学科综合题……………………………………………103 考点解读 1.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 2.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3.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本类知识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设置情景,考查学生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应用相关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预测 本类试题一般信息量较大,综合性强,对思维要求较高。难度一般为难档。 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原则,以理论和实 际相结合,以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背景组织命题。从提出问题、猜想与 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彩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 与交流等几个环节进行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力, 获取与处目信息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数据的 分析与对比能力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法的运用能力等,试题以 中等或中等偏上难度为主,有较好的区分度。探究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未 来中命题的新趋势。 类型一 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 【方法技巧】 1.探究范围: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催化剂的探究。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3)燃烧条件的探究。(4)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 因此我们要对以下几个知识点掌握透彻:(1)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 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是否加入催化剂、温度、压强、接触面 积、搅拌等因素。(3)燃烧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灭火原理 : 破坏燃烧条件之一)。(4)氧气是金属生锈必需的条件,有些金属还需要水或二氧化碳。 2.解题关键: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 改变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分析问题时,要先找出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 条件不同,进而分析改变的条件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类型二 有关反应实质、变化现象及变化原因的探究 【方法技巧】中考中往往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一些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对此类探 【方法技巧】 究要认真分析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可能产生的相应产物、现象,分析与实际产生的现象 是否一致,从而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时,要设计对比实验,排除可能产生干扰 的因素。 类型三 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 【方法技巧】 物质在空气中变质一般是与空气中的 O2、H2O、CO2 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同时作 用而产生的。 常见的有 NaOH、Ca(OH)2 变质,生石灰变质,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 的混合物)变质等。 在猜想时通常有三种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在设计验证实验时,实际是就是要验证物质的存在,通常需要验证变质前的物质和变质后生成的 物质是否存在。(1)没有变质:不存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2)完全变质:不存在变质前的物 质。(3)变质前和变质后生成的物质都存在。 类型四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方法技巧】 1.关于气体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 体成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 气体成分的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 CO、CO2、CH4、NH3、HCl、O2、H2、N2 等气体的制法和 检验,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产物的检验等。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要考虑检验的 先后顺序,以排除干扰。 如检验 CO、CO2 、水蒸气、H2 的混合气体时,检验顺序为水蒸气 →CO2→H2→CO。 2.固体物质成分的探究: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观察是否 产生气体,加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入 Ba(NO3)2 、AgNO3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方法进 行。应注意: (1)往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一定就是含 NaOH 这些碱类物质,还要考虑是还可 能存在 Na2CO3 或 K2CO3 这些呈碱性的盐类物质。 (2)沉淀中有 BaCO3 和 BaSO4 时,加入稀硝酸或盐酸时的现象为:部分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3)沉淀(不含金属单质)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放出时,可肯定含有碳酸盐, 但不能说明该沉淀只由碳酸盐组成,还可能含有碱类不溶性沉淀[如 Mg(OH)2]。 3.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的探究,通常为 A+B==== C+D↓充分反应后形成溶液的溶质的猜想 与探究。该类型解题方法是: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 的。因此一般猜想有三种:(1)只有 C(恰好完全反应);(2)A 和 C(A 过量);(3)B 和 C(B 过量)。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过量反应物是否存在。 4.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类型五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方法技巧】 探究物质的性质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将物质加水溶解,判断溶解性; (2)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性;(3)向物质中滴入酸,观察是否产生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可燃性气体;(4)向溶液中加入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5)将固 体物质加热,观察是否分解;(6)将固体物质与 CuO 混合加热,或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判断是否具有还原性等。 类型六 涉及数据分析的探究 【方法技巧】 当某些猜想用定性分析不能解决问题时,往往要引入定量分析(引入数据分析, 通过计算进行判断)。思维点拨: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极限值法。 类型七 涉及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探究 【方法技巧】 1.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原则: (1)实验目的明确;(2)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3)操作安全可靠;(4)推断完整严 密。 2.实验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药品的评价:①所选药品是否可行;②反应是否易于控制;③所用药品是否安全(是否易 燃、易爆,有毒);④反应是否环保,是否有有毒物质产生;⑤药品的价格与产出比等(成本是 否低)。 (2)装置的评价:①操作是否简便;②能否节约药品;③继续添加药品的难易程度(是否能连 续反应);④是否安全(是否会发生爆炸)。 (3)操作的评价:主要是对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实验步骤是否完善等的评价。 (4)实验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现象得出结论的评价,一般是看结论的正确与否,全面与否, 实验过程能不能得出结论等。 1.(2020 甘肃天水)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在实验室里,小强先取一 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将少量氢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 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 猜想三: Na2SO4 和 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 和 NaOH 【讨论与交流】:小玲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结论】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pH>7 猜想 不成立 【答案】(1)【假设与猜想】Na2SO4 和 NaOH;【讨论与交流】猜想四; 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与结论】三;无色溶液变红色;一 【解析】氢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 成分有四种可能: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 Na2SO4;猜想二: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 Na2SO4 和 NaOH 猜想三:硫酸铜过量时溶质是 Na2SO4 和 CuSO4;猜想四:Na2SO4、CuSO4 和 NaOH;【讨论与交流】:小玲认为 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实验与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溶液为无色,说 明溶液中没有硫酸铜,故猜想三不成立。实验二: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猜想二成立, 猜想二中溶液显碱性,故酚酞变成红色;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 pH>7,说明溶液显碱性, 故猜想二成立。 2.(2020 湖北武汉)有一包固体粉末 X 可能含有锌、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将 mg 固体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 ng 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固体粉末 X 含有铁,则 m 可能小于 n 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则剩余固体一定为纯净物 C.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则固体粉末 X 一定由三种物质组成 D.剩余 ng 固体可能由铁和氧化铜组成 ) 【答案】B 【解析】A、固体 X 一旦被溶解,则固体质量一定会减小,即使氧化铜转化为单质铜,固体质量还是会减 小,因此 m 一定大于 n,选项错误;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锌、 氯化亚铁、氯化铜和稀盐酸,则剩余的固体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即该固体只能是铜,铜是一种纯净物,选 项正确;C、若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盐酸、氯化铜种 的一种,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铁,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氧化铜,固体粉末 X 由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选项错误;D、将酸加入固体混合物中,盐酸先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活动性比铜强的铁或锌能 够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剩余固体中一定会有铜,选项错误,故选 B。 3.(2020 江苏苏州)氢气被看作是理想的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Ⅰ.氢气的制取 (1)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 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2)水热分解可得氢气,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 A、B 对应的微粒依次是________(填符号)。 Ⅱ.氢气的储存 (3)一种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 ① 将镁、铜单质按比例

doc文档 化学-2021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四)

教育频道 > 初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13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下一秒天使2021-10-3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