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练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1)实验 I: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 水.由实验 I 得出什么结论?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 B 中出现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 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 2.某同学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及分子、原子、离子间 的转化关系归纳如图。 请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入表中相应的圆圈内。 3.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 4.如图所示,集气瓶Ⅰ、Ⅱ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 取下集气瓶Ⅰ,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Ⅱ中,木条熄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 1 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   ;②   ; ③   .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6.守恒思想是化学中重要的学科思想,电荷守恒便是其中之一,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 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之和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之和.例如:某 Na2SO4 溶液中 x 个 Na+,y 个 SO42﹣,则该溶液电荷守恒可表示为 x=2y.现有一混合溶液,组成如下表 所示: 离子 K+ Mg2+ Cl﹣ SO42﹣ 个数 a b c d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液的电荷守恒可表示为:   (用 a、b、c、d 表示) (2)若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这两种溶质可以是 KCl 和 MgSO4 ,也可以是   和 . 7.请用分子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3)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 8.常言道: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为什么? 9.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 (1)对比描述 A、B 的实验现象   ;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3)请你举一实例,说明分子具有的其他性质: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0.某同学在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 100mL 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 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低了。通 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 究。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① 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分子的性质有: a.   ;b.   ; ② 我选择分子的   (填序号)性质进行探究; ③ 下面是我设计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1.将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中子 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   ; (4)带正电的粒子是   ;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   . 1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认识: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的理由是什么? (2)举例说明物质的结构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3)钠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而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这是为什么? 13.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 ⑥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可直接构成纯净物的微粒有   ; (2)不带电(显电中性)的微粒有   ; (3)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 14.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质量的 1 1836 ,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 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铀 92 146 92 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   ; (2)   ; (3)   ; (4)   。 15.元素家族新成员﹣﹣﹣﹣﹣鉨(ni) 2016 年 6 月 8 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 113 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 和元素符号。2017 年 5 月 9 日,我国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 113 号元素的 元素符号为 Nh,中文名称为“鉨”。如图中,甲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为铝原子结构 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 x=   。 (2)“鉨”元素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   ,由于它们的原子   ,因而 化学性质相似。 (3)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 16.如图是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3,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 “得”或“失”)   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 17.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核内中子数为 N 的原子 R,求其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18.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 意图为 ①当 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 当 a=8 时,该粒子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 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9.用“分子”、“原子”填空: (1)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①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②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原子和   原子构成的. ③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 ④ 二氧化碳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 1~18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图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 x=   ;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y=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   数关系密切;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   (任写一点);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 3~9 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 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 11~17 号元素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 21.下面是物质构成的知识网络图,请你填写图中空白。 2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同学对物质组成与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 请你参与填写空白,完成设计. (1)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这五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概念辨析和应用: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物质,由   和   构成一个二 氧化碳分子. 2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 1 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 的数值为   。 ②“11”指的是   。 ③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2)如图 2 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 在 A、B 和 C 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 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 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24.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5.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 Sr 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 精确的钟。Sr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和在元素 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 1 所示: (1)锶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锶 离子的符号为   。 (2)图 2 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 Sr 化学性质相 似的是   。 2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 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用离 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7.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下列变化的实质:水挥发是物理变化,水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是 化学变化. 28.固态的碘密封在一根长约 10cm 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盛碘的一端,可以观察到 固态碘受热变成碘蒸气,这是由于(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当玻璃管冷却后,碘 蒸气又变成固态碘,这是由于   . 29.100 毫升水与 100 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 毫升. 30.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H2O2).试比较过氧化氢与水的 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并说明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1)根据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解答,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 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通过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可知,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溶解在水中时能生 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根据甲实验已经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 III. 【解答】解:(1)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 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或 氨水显碱性; (2)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 B 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故填:烧杯中的 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 B 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因为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 III.故填: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 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解答】解:(1)从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构成物质

doc文档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育频道 > 初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陌人╮2023-02-0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