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 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 难点:极地科学考察时间和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医生化验血样来判断人是否健康,我们就化验雪样来判断地球的健康情况,而深层的冰 芯则会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状况,所以开启了极地探险。 二、新课讲授: (一)、独特的野生动物 1、活动: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学生:企鹅、磷虾、北极熊、北极狐、海象、海豹 资料:企鹅,属游禽,不会飞,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是 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狐生 活在北极冰原地带,善于在冰面上奔跑。海象,身躯肥大,常常聚集在北极冰原上。海豹广 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擅长游泳和潜水。 思考: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结论:极地动物一般都能耐严寒;它们依靠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来抵御严寒。 2、活动: 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结论:第一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应该予以保护。 第二种说法不正确。理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能通过其自身调节来控制种族数量多少,以维 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为手段来完成。 3、极地植被: 苔藓、地衣、海藻 资料:在南极从没有人使用 DDT 农药,但是在南极的企鹅体内发现了 DDT。 在南极没有工厂和家庭制冷设备释放出能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气体,但南极上空的大气臭氧 层却出现空洞。 生物学家研究认为北极地区原来也像南极一样有企鹅,但现在却没有了企鹅的踪迹,是人类 的捕杀剥夺了它们在北半球的生存机会。 南极附近的鲸和磷虾的数量,因人类过度捕杀和捕捞而逐渐减少。 (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教师: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 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1、15-16 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始了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19 世纪上半叶发 现南极大陆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络绎不绝。20 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 1911 年 10 月 20 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 4 名队员,分乘 4 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 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 11 月 1 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 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南纬 85 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 当时暴风雪连续 5 天 5 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 12 月 14 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南极异常恶劣的 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 矮种马也全部冻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 150 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 特和探险队员在 1912 年 1 月 17 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雪 , 在归途中相继遇难。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 16 千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等遗物。 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探险家,1957 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阿蒙森—斯科特” 的科学考察站。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南极是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 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和未被工业污染的洁净之地,是科学实验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 目前已有 30 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 150 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了多项学科考察研究、 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 1985 年 2 月 20 日建设完工。 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 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2、南极科考站: 活动:读图,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教师:2009 年昆仑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3、北极的科学考察站 资料:从 1991 年,中国开始参加北极科考,经过了十来年的准备,终于在 2004 年在北极建 立了考察站,命名黄河站。从此我们国家终于在北极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这也是 我们探索地球外层空间的一个途径。 活动:读图,找出黄河站。 4、资料: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 “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 年 2 月 14 日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 62°22′S、 58°58′E;中山站:1989 年 2 月 26 日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 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 岛,位于 78°55′N、11°56′E;昆仑站:2009 年 2 月 2 日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 A 地区, 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 4000 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 考察站。泰山站:2014 年 2 月 8 日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 思考:中国科考站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 学生: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5、活动:(1)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2 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 的海航线。 学生:(1)南半球 2 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 站。 (2)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教师: 在极地地区科考的工作人员,在科考工作的时候都需要带上专业的设备,比如加厚抗 风的衣服,特制的护目镜,雪地靴等以适应南极的恶劣环境。 6、活动:从中国到南极需航行 1 个月,何时出发去科考呢?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 学生:11 月-次年 3 月为南极暖季;6 月-8 月为北极暖季 教师: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 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 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7、资料 捕杀鲸鱼:日本政府每年向捕鲸行动提供数十亿日元的资金支持。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 从商业捕鲸禁令生效到 2012 年,日本“科研捕鲸”超过 1.8 万头,超过全球捕鲸量的 40%,规 模之大令人吃惊。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 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有臭氧层空洞的地区会对生物产生重大的影响。 环境污染:随着人类对南北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南北极地区的环 境污染。 8、极地环境的保护: 由于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南极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近几十年来,涉足 南极洲的人越来越多。1959 年 12 月,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兰西共和国、 日本、新西兰、挪威、等国等 12 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将 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我国已于 1983 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制定了《南极探访须知》: ① 不可触摸动物或向动物喂食; ②.尊重特别保护区,未经允许严禁进入; ③ 不可损伤植物,不可踩踏青苔; ④ 不可携带任何动植物到南极地区; ⑤ 南极属于干燥地区,请遵守限制吸烟的规定,注意防火; ⑥ 探访南极科研单位前需获得特许,不可随意移动科研器材和标杆。 ⑦ 在团队领队指示下行动,不可擅自离开团队,不可在规定范围外活动; ⑧ 注意自己和队友所处的位置,不可对动物形成包围,不可阻挡动物前进路线; ⑨ 不可丢弃任何物品,不可在石头或任何建筑物上涂鸦,不可带走任何物品,包括但不限于 遗骨、蛋、化石、石头及建筑物内的任何容器、物件、科考设备等; ⑩ 靠近动物时将声音降至最低,慢行并适时止步,避免惊吓动物;不可主动靠近动物 5 米以 内,当动物表现出紧张、防御状态时要小心离开,动物孵蛋、换毛时要格外注意。 三、课堂练习: 1. 南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 A.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 极地干燥,缺乏淡水 C. 遇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 D. 找不到裸露地建立营地 2. 去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 12—2 月 B. 3—4 月 C. 11—12 月 D. 6—8 月 3. 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建立在 A. 格陵兰岛 B. 斯瓦尔巴群岛 C. 乔治王岛 D. 冰岛 答案:1、A 2、A 3、C ( ( )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中国的极地 科学考察平台南极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有黄河站。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助学读本,作业本总结本课知识点

doc文档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案)-【高效课堂】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优质备课包课件+教案+练习(湘教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2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打小是祖宗2023-02-2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