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9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 2B 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 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复平面内,复数 z  i (1  2i ) 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向量 a, b 不共线, c  ka  b(k �R ), d  a  b 如果 c // d ,那么 A. k  1 且 c 与 d 同向 C. k  1 且 c 与 d 同向 3.为了得到函数 y  lg B. k  1 且 c 与 d 反向 D. k  1 且 c 与 d 反向 x3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y  lg 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10 A.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4.若正四棱柱 ABCD  A1 B1C1 D1 的底面边长为 1, AB1 与底面 ABCD 成 60°角,则 A1C1 到底面 ABCD 的距离为 A. 5.“   3 3 B.1 C. 2 D. 3  1  2k (k �Z ) ”是“ cos 2  ”的 6 2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若 (1  2)5  a  b 2(a, b 为有理数),则 a  b  A.45 B.55 C.70 D.80 7.用 0 到 9 这 10 个数字,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的个数为 1 A.324 B.328 C.360 D.648 8 . 点 P 在 直 线 l : y  x  1 上 , 若 存 在 过 P 的 直 线 交 抛 物 线 y  x 2 于 A, B 两 点 , 且 | PA | AB | ,则称点 P 为“ A.直线 l 上的所有点都是“ 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点” B.直线 l 上仅有有限个点是“ 点” C.直线 l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 点” D.直线 l 上有无穷多个点(点不是所有的点)是“ 点” 第Ⅱ卷(共 11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 lim x �1 x xx  ___________。 x 1 w.w.w.k.s.5.u.c.o.m �x  y  2 �0 � x �4 则 s  y 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10.若实数 x, y 满足 � �y �5 � 11.设 f ( x ) 是偶函数,若曲线 y  f ( x) 在点 (1, f (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则该曲线在点 (1, f (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 12.椭圆 x2 y 2   1 的焦点为 F1 , F2 ,点 P 在椭圆上,若 | PF1 | 4 ,则 | PF2 | ________ 9 2 _; �F1 PF2 的小大为____________。 �1 , x0 � 1 �x 则不等式 | f ( x) |�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13.若函数 f ( x)  � 1 3 � ( ) x , x �0 �3  14.已知数列 {an } 满足: a4 n 3  1, a4 n 1  0, a2 n  an , n �N , 则 a2009  ________; a2014 = 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 13 分) w.w. w.k.s.5.u.c.o.m 在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B  2  4 , cos A  , b  3 。 3 5 (I)求 sin C 的值; (Ⅱ)求 ABC 的面积。 w.w. w.k.s.5.u.c.o.m 16.(本小题共 14 分) 如图,在三棱锥 P  ABC 中, PA  底面 ABC , PA  AB, �ABC  60�, �BCA  90�, 点 D , E 分别在棱 PB, PC 上,且 DE // BC (I)求证: BC  平面 PAC ; (Ⅱ)当 D 为 PB 的中点时,求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是否存在点 E 使得二面角 A  DE  P 为直二面角?并说 明理由。 17.(本小题共 13 分) 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 4 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 红灯的概率都是 1 ,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 2min。 3 (Ⅰ)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 w.w. w.k.s.5.u.c.o.m (Ⅱ)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因遇到红灯停留的总时间  的分布列及期望。 18.(本小题共 13 分) 3 设函数 f ( x )  xe kx (k �0) (I)求曲线 y  f ( x) 在点 (0, f (0)) 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 f ( x) 的单调区间; (Ⅲ)若函数 f ( x) 在区间 (1,1) 内单调递增,求 k 的取值范围。 w.w.w.k.s.5.u.c.o.m 19.(本小题共 14 分) 已知双曲线 C : x2 y2 3  2  1( a  0, b  0) 的离心率为 3 ,右准线方程为 x  2 a b 3 (I)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Ⅱ)设直线 l 是圆 O : x 2  y 2  2 上动点 P ( x0 , y0 )( x0 y0 �0) 处的切线, l 与双曲线 C 交 于不同的两点 A, B ,证明 �AOB 的大小为定值。 w.w.w.k.s.5.u.c.o.m 20.(本小题共 13 分) 已 知 数 集 A  {a1 , a2 ,L an }(1 �a1  a2  L an , n �2) 具 有 性 质 P ; 对 任 意 的 i, j (1 �i �j �n) , ai a j 与 aj ai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 A 。 (I)分别判断数集 {1,3, 4} 与 {1, 2,3, 6} 是否具有性质 P ,并说明理由; (Ⅱ)证明: a1  1 ,且 a1  a2  L  an  an ; a11  a21  L  an1 4 (Ⅲ)证明:当 n  5 时, a1 , a2 , a3 , a4 , a5 成等比数列。 w.w.w.k.s.5.u.c.o.m 1.B 2.D 3.C 4.D 5.A 6.C 7.B 8.A 9. 1 10. 6 11. 1 12. 2, 120� 13.  3,1 14.1,0 2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Ⅰ)∵A、B、C 为△ABC 的内角,且 B  ∴C  2 3  A,sin A  , 3 5  4 , cos A  , 3 5 1 3 4 3 �2 � 3 .  A � cos A  sin A  2 10 �3 � 2 ∴ sin C  sin � (Ⅱ)由(Ⅰ)知 sin A  又∵ B  3 3 4 3 , ,sin C  5 10  ,b  3 , 3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a  b sin A 6  . sin B 5 ∴△ABC 的面积 S  1 1 6 3  4 3 36  9 3 . ab sin C  � � 3 �  2 2 5 10 50 16.(Ⅰ)∵PA⊥底面 ABC,∴PA⊥BC. 又 �BCA  90�,∴AC⊥BC. ∴BC⊥平面 PAC. (Ⅱ)∵D 为 PB 的中点,DE//BC, ∴ DE  1 BC , 2 又由(Ⅰ)知,BC⊥平面 PAC, 5 ∴DE⊥平面 PAC,垂足为点 E. ∴∠DAE 是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PA⊥底面 ABC,∴PA⊥AB,又 PA=AB, ∴△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 1 AB , 2 ∴在 Rt△ABC 中, �ABC  60�,∴ BC  ∴在 Rt△ADE 中, sin �DAE  1 AB . 2 DE BC 2,   AD 2 AD 4 ∴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rcsin 2 . 4 (Ⅲ)∵DE//BC,又由(Ⅰ)知,BC⊥平面 PAC,∴DE⊥平面 PAC, 又∵AE �平面 PAC,PE �平面 PAC,∴DE⊥AE,DE⊥PE, ∴∠AEP 为二面角 A  DE  P 的平面角, ∵PA⊥底面 ABC,∴PA⊥AC,∴ �PAC  90�. ∴在棱 PC 上存在一点 E,使得 AE⊥PC,这时 �AEP  90�, 故存在点 E 使得二面角 A  DE  P 是直二面角. 17(Ⅰ)设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为事件 A,因为事件 A 等价 于事件“这名学生在第一和第二个路口没有遇到红灯,在第三个路口遇到红灯 ”,所以事件 � 1 �� 1 � 1 4 �� 1 � �  . � � 3 � � 3 � 3 27 1 A 的概率为 P  A   � (Ⅱ)由题意可得,  可能取的值为 0,2,4,6,8(单位:min). 事件“   2k ”等价于事件“该学生在路上遇到 k 次红灯”( k  0,1,2,3,4), k 4 k �1 ��2 � ∴ P    2k 

doc文档 2009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教育频道 > 高中 > 高考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贝壳里的公主2022-06-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