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30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1 台风 (1)产生条件: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 面(26OC 以上);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强烈的上升气流;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 5O 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2)分布: ① 时间分布:一年四季(7-11 月夏秋季最频繁); ② 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 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3)影响 不利影响:①狂风:能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损害; ② 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在山区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 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有利影响: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4)台风灾害的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①加固堤坝、房屋等建筑物;②建设沿海防护林 非工程措施:①加强台风的监测预报;②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③ 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疏散计划 2 寒潮 (1)形成原因: (2)时空分布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减弱 (3)影响 不利影响:①严寒: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② 大风:大风会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田基础设施; ③ 暴雪、冻雨:造成通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④ 沙尘暴:表土流失、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农业减产。 有利影响:①带来降水,缓解旱情; ② 大风加快污染物的扩散,利于大气质量的改善; ③ 低温可大量杀死土壤中害虫和病菌。 (4)防御措施 ① 加强对寒潮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③农业上培育和推广耐寒 作物、耐寒牲畜品种;在田地里人造烟雾,往田地里灌水;用麦草或塑料薄膜等覆盖等;④海上的船只 及时回港。 3 干旱 (1)成因 自然原因: 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或蒸发旺盛,导致地表水或地下水异常减少。 人为原因: ① 抗旱能力不足; ② 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③ 用水量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2)危害 ① 农业减产或绝产; ② 生活、生产用水困难; ③ 局部地区的供电紧张; ④ 引发森林火灾、虫灾等次生灾害。 (3)措施 技术措施:①人工增雨;②提高水利用率;③污水资源化; 工程措施:①兴修水利;②合理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 生物措施:①选育耐旱品种;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管理措施:①重视预报;②优化农业布局,发展节水农业; ③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4)我国的旱灾及成因 华北地区春旱(3-5 月): ①夏季风未到,降水少; ② 春季气温回升快,加上多大风,蒸发旺盛; ③ 正值冬小麦的返青季节,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 月):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 气温高,蒸发旺盛 西南地区冬春连旱:①夏季风异常,降水少; ② 气温高,蒸发旺盛;③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不易存留 水文灾害 1 洪涝 (1)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 ② 水系: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河道曲折,排水不畅; ③ 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蓄水量减小; ② 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使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 ③ 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①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 中游退耕还湖,修建水库和蓄洪、分洪工程,河道裁弯取直; ③ 下游加固堤坝,疏通、开挖河道。 非工程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对降雨、洪水进行监测预报; ②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气候:降水多,变率大 来水量大 水系:支流多,入海口少 植被:覆盖率低 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 排水不畅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淤积或占用河道 有无入海河道 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注】 *凌汛 (1)概念:河流中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引起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形成条件:①河流有结冰期;②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3)危害:冰凌阻塞河道;破坏河堤;影响航运 (4)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修筑堤坝;水库防凌;破冰防凌 *城市内涝 (1)形成原因: ① 短时间内降雨量大; ② 地势低洼处排水不畅,容易积水; ③ 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 ④ 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2)防御措施: ① 加强暴雨的预报预警; ② 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③ 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 2 风暴潮 (1)风暴潮的概念: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台风)、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近岸地区海 面急剧升降,使海水满溢上岸的现象。连续的强向岸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2)风暴潮主要分布:亚洲的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南亚的孟加拉湾沿海地区;美国的墨 西哥湾、东部沿海。主要与台风(飓风)的多发地区一致。 (3)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风力:多台风(或飓风)活动,风力强劲; ② 地形:沿海地势地平;有的呈喇叭口形状,外大内小,使潮差加大; ③ 水文:多发季节降水多,河流水丰富,对潮水有顶托作用 人为原因:①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较弱;②沿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4)风暴潮的危害 ① 淹没沿海耕地,造成城市内涝; ②海水入侵,造成河水和地下水水质变差; ③ 破坏沿岸设施,使海岸侵蚀加剧④对沿海和海上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5)风暴潮的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①修建海堤;②建设沿海防护林 非工程措施:①加强风暴潮监测预报;②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③ 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疏散计划 自救措施:关好门窗防止大风;将船只驶入避风港;将汽车开到地下停车场等。 3 海啸 (1)海啸及形成: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在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造成海底地 层发生断裂,引起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体发生剧烈“抖动”,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 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2)海啸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主要集中在还太平洋地震带上。 (3)海啸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 加强海啸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③ 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疏散计划; ④ 自救:收到海啸警报,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海上船只听到预警后应该避免 返回港湾,如果有足够时间,应在海啸到来之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 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地质灾害 1 地震 (1)形成: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2)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地震构造: ①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③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4)地震剧烈程度的表示 ①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 加约 30 倍。) C、一般而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D、3 级以下——无感地震,3~5 级——有感地震,5 级以上——破坏地震。 ②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影响烈度的因素: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直接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 间接影响因素: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5)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震级越高、震中距越短、震源深度越浅、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弱 、 发生时间在夜晚、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人们的防震意识弱,灾情越大。 (6)地震的危害: ① 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交通设施破坏、电力和通信中断、水坝开裂等; ②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 ③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 ④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也会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地震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起火灾、水灾、瘟疫、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7)防御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②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预报; ③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④地震中开展自救与互救 (8)我国的地震灾害 提醒:虽然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但是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而西部人口稀少,所 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2 滑坡泥石流 (1) 类型 概念 滑坡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 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 流 (1)岩体较为破碎(各种节理、 裂隙、层面、断层发育处); (1)地形陡峻,山高谷深,坡度大 (2)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质 图示 形成条 件 (2)滑坡与泥石流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① 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 重力作用下在斜坡上运动 ③ 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 ①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 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3)防灾、减灾措施 ① 基本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② 防御措施: a 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警报; b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c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d 建设护坡工程,加固山体; f 迁离滑坡与泥石流的高危区。 ③ 具体措施: a 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修建阻滑工程 b 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到特定位置

doc文档 专题30 自然灾害 学案—山东省2021年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不吃软饭吃软糖2022-04-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