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案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示意图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能够说出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动力机制,理解经济发 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2.运用图片、示意图和文字材料等资料,掌握世界城镇化的主要进程和阶段,学会比较和归纳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和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动力机制。 2.知道世界城镇化的主要进程、阶段划分及特点。 3.比较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原因。 【教学难点】 1.学会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2.正确理解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和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的含义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0 年对比》,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0 年对比的事实, 提出驱动城市生长的原因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讲授新课】 城镇是现代化经济的地域载体,也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载体。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过 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你知道什么是城镇化吗?城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城镇化的动力 机制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有何差异呢?它们的城镇道路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呢?这些 问题正是这节课将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能够得到圆满的解答。 (板书)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三节 城镇化及其影响 一、城镇化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 1:世界城市分布的地域差异。 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 /红外成像 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 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教材图 2-32 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 2016 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 影像。 读图思考: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呢? 生:(可能的答案)1.基本上一致。 2.这是因为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 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 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板书)1.城镇化的含义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城镇化的含义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板书)2.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④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⑤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显著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认知: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 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 (板书)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城镇化的动力是什么? 2.城镇化与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关系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城镇化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 就越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工业是大多数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 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相对发达。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 2:城镇化的发展动力。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 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 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生:(可能的答案)1.不同点: 珠江三角洲,侨乡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相同点:都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 3:杭州市城市空间的变化。 下图为不同年份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的遥感影像,其中红色表示植被,分辨率为 30 米。读图, 完成相关任务。 结合地图资料,判读图中代表杭州城区的影像色调,分析随着时间推移,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 有什么变化?并勾画出图中杭州城区的大致范围。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植被越来越少,建筑用地越来越多,城镇占地面积越来越扩大。 (2)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城镇空间扩张。 教师过渡: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众多,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 镇化进程及水平有地域差异吗?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板书)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 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世界城镇化的大致过程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世界城镇化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缓慢。 (2)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3)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知识拓展 1】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教师给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补充:世界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归纳总结】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适时进行归纳小结,完成表 1.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城镇化 发展阶段 特征 初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 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 镇迅速聚集,城 镇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交通拥挤、住房紧 出现了郊区城镇 张、环境恶化等问 化现象 题 出现的问题 城镇化水平比较 高,城镇人口比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 后期阶段 重的增长趋势甚 的迹象 至停滞 【知识拓展 2】了解世界六大城市群。 发展新趋势 出现逆城镇化现 象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教师展示“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分布位置及其发展状 况。 接下来,教师利用图文材料选择性的介绍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概况。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 40 个城 市(指 10 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带长 965 公里,宽 48 到 160 公里,面积 13.8 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 的 1.5%。该区人口 6500 万,占美国总人口的 20%,城市化水平达到 90%以上。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 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了 20 多个人口达 100 多万以上的大都市。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 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3.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这一超级城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主要 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 10 万人口以上的 城市有 40 座,总面积 14.5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4600 万。 4.英格兰大都市带 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 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城市带面 积为 4.5 万平方公里,人口 3650 万。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5.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 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这个区域面积 3.5 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 6%。人口将近 7000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61%。 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 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 10 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7240 万。 (板书)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有哪些特点? 2.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主要特点: (1)城镇化水平很高。主要表现在:①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 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②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③发达国家注重营造高质 量的人居环境,普遍重视保护和继承城镇的历史文化。 (2)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 2.原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知识拓展 3】郊区城市化的含义及其影响。 学生阅读材料,认识郊区城市化的含义、出现原因和结果。 郊区城市化:指的是进入 20 世纪以后,一些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转变为城市的中上阶层人口从市中心区移居到城市郊区或外围地带,一部分商业和 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 原因: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加之环境质量下降、就 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而郊区生态环境比较好、房租地价便宜。 结果:①城市中心区的人口数量下降;②由于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扩张,导致一些区域核心城市不 断吞并周围的中小城镇,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知识拓展 4】美国的城市郊区化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教师展示材料,学生阅读认知:美国的城市郊区化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材料 美国的郊区城市化经历了以下 4 个阶段: (1)萌芽阶段——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 (2)形成阶段——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 (3)发展阶段——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4)成熟阶段——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

doc文档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教案(第1课时)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斯人∠冷眸ぴ2021-10-1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