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考考前必背知识: 高中地理学考考试纲要及解读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1.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请在空白处自主绘图复习) a 2.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小行星带)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C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 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等。 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适当的温度(日地距离 适中、适宜的地球自转周期);适当的大气层(体积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b 4.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可分为紫外光、可 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其约 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 段。 a 5.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太阳 辐射能是人类生产 和生活所用的能源,也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人们 广泛使用的煤炭、石油、风能、水能等,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b 6.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绘图复习) 太阳外部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太阳黑子数目变化的周期约为 年。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高峰 年,反之为低峰年。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 农作物增收,反之,地球 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农业减产。 a 7.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黑子影响地球上的气候:造成气候以 11 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 耀斑引起电离层扰动,产生磁暴现象,造成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太阳风受磁场作用轰击高层大气,导致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b 8.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 点 [来源:学科网 ZXXK] ①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 纵波:三态物质中可以传播;横 波,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 于横波。 ② 两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③ 三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分上、下地幔)、地核(分内、外核)。 b 9.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或软流层以上部分)。 a 10.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水圈(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圈的特殊性(生物是这 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b 11.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 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b 12.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c 13.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 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a 14.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分为六大基本板块。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 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 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 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b 15.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1)地质构造: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 态 (一般状况) 向斜 断层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山) 背斜顶部受 ,岩石 中心老,两翼 破碎,易被侵蚀,成谷 新 地 岩层向下 弯曲 成为谷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成谷,向斜成 [来源:学科网] 背斜 地形倒置现象 向斜槽部受 ,岩石坚 中心新,两翼 硬,不易被侵蚀,成山 老 岭 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 c 储存地下水 沿断裂面两侧 常见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 工程建设遇断 岩块错位 常见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 层须加固或避开 地、东非大裂谷等。 1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貌: c 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17.大气的垂直分层 a 1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如: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19.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b ①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 大气中的 CO2 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 大气逆辐射 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0.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影响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 b 下垫面 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 2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请在空白处自主绘图复习) 地面 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C 22.水平气压梯度力 a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23.风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高空风 风向 摩擦力 b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24.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气旋 气压 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 反气旋 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高)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垂直运动 上升 天气 多阴雨天气 举例 台风 (请在空白处自主绘图复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下沉 多晴朗、干燥天气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b (请在空白处自主绘图复习) 习) 示意图 25.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b 冷锋 暖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概念 天 气 锋后 降水分布 天气举例 锋前 北方夏季 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 暴 (请在空白处自主绘图复习) (请在空白处自主绘图复习) 示意图 26.锋面气旋 锋面通常出现在低压槽处。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27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28.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降温快)使全球气压带 b 被分割成若干大气活动中心。 在亚欧大陆上,夏季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为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 带,而副热带高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为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而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气压 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 东亚、我国东部、浙江省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 30°-40°之间大陆西岸 29.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 素是太阳高度。 b 30.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从全球来看,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的水热交换,是全球各地天气和气 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影响降水的决定性因素。 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冬季,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 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三圈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地表在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气流呈垂直、水平运动 低压气流上升,降温,降水多;高压气流下沉,升温,降水少。西风带,由低纬 吹向高纬,降温,降水多。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由高纬吹向低纬,升温,降水 少。 3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 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干 湿季节分明。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b b 4)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5)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6)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2.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自然带的分布: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b 33.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分布规律 表现明显的地区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纬度位置 东西延伸,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南北更替 干湿度地带分 水分 海陆位置 异 垂直地带分异 南北延伸, 中纬度地区 东西更替 热量、水分随 海拔高度 高度变化。 水平延伸,垂 海拔较高的山地。纬度 直更替。与纬 越低,海拔越高,山地 度地带分异类 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a 似 地方性分异 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影响因素:地方地形、地方小气候、岩性和土质的差异等。 表现规律:有序性和重复性。 34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c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大陆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

doc文档 高中地理学考考前必背知识-2020版搞定学考地理圈题卷(浙江专版)

教育频道 > 高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1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携手2022-07-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