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复习之常见生态环境问题 一.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 主要分布区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东南部低山丘陵 自然原因:地面坡陡,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土层浅薄(云贵高原),植 主要原因 被稀疏,降水集中;人为原因:过度开垦,乱挖乱采,乱砍滥伐,修 路建厂,破坏植被 破坏土壤耕作层,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水库, 主要危害 易发生水旱灾害,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耕牧;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治理措施 修建梯田,河道整治,保持水土 2.土地沙漠化 问题 主要分布区 主要原因 主要危害 主要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草场退化,耕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蒸发量大,多大风,植被稀疏, 地减少,土壤 还草,合理放牧,划区 土质疏松;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肥力下降,沙 轮牧;设置沙障工程, 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拦截流沙 土地 沙漠 西北地区 化 尘暴天气增多 3.土地盐碱化 问题 主要分布区 主要原因 主要危害 主要治理措施 土地 西南地区 自然原因:石灰岩广布,土 耕地减少;水旱 封山育林,植树种草, 石漠 层浅薄,降水集中;人为原 灾害频发;生物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 化 因:过度开垦,植被破坏, 多样性减少,生 善生产条件,加强产业 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 态环境恶化 结构调整,开发新能源 主要危害 主要治理措施 耕地减少;水旱 封山育林,植树种草, 灾害频发;生物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 多样性减少,生 善生产条件,加强产业 态环境恶化 结构调整,开发新能源 4.土地石漠化 问题 主要分布区 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石灰岩广布, 土地 西南 石漠 土层浅薄,降水集中;人 为原因:过度开垦,植被 地区 化 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基 岩裸露 5. 问题 湿地面积减少 主要分布区 主要原因 主要危害 主要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 东北三江平 少,气候变暖;人 调节径流、改善水质、 退耕还湿,禁止开垦沼 原 为原因:围湖造田, 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水 泽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湿地 面积 减少 过度开垦 源地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原因:气候变 湿地 青藏三江源 面积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 调节径流、改善水质、 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 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水 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 源地生态环境恶化 工程等 鼠猖獗;人为原因: 地区 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 暖,降水减少,虫 过度放牧,植被破 坏 二、我国部分地区的气象灾害与治理措施 1.旱灾 问题 类别 时间 地区 干旱 全年 全国各地 主要危害 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兴修水库及灌溉设施,植树造 严重影响农作物 春旱 旱灾 春季 华北地区 林,涵养水源;改善耕作和灌 的生长,造成生 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跨流 伏旱 夏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 产生活用水紧张 域调水(华北) 2.洪涝 时间 多雨季节 (夏秋季) 主要受灾区域 华北平原(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华南河流沿岸 主要危害 冲垮农田、村庄(城市),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退耕还湖,整治河道(裁弯取直、修建或加固堤坝,排沙减淤),修建水库,炸冰泄 洪(黄河)加强预警,做好科学防患 3.寒潮 时间 冬半年 主要受灾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东北、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急剧降温、大风、霜冻、造成雪灾;农作物、牲畜受冻,交通受阻,影响生产 主要危害 生活 防灾减灾主要 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建立预警机制;采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农作物; 措施 提前做好牲畜的保暖防护,依靠科技,培育良种 4. 台风 时间 夏秋季节 主要受灾区域 东南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 主要危害 狂风、暴雨、洪涝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加强预警,做好科学防患;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建立专业救援队 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伍及时救援 5. 沙尘暴 时间 春季 主要受灾区域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空气混浊,能见度下降,交通受阻,污染环境,掩埋和损害农作物及建筑设 主要危害 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开垦、樵采,保护 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植被 6. 雾霾 时间 秋冬季节 主要受灾区域 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危害身体健康,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安全,影响 主要危害 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防灾减灾主要措 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源(汽车尾气,减少烧煤,燃烧秸秆),完善法律,调整经 施 济结构,提倡低碳生活,植树造林 三、我国部分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1.滑坡、泥石流 时间 多雨季节 (夏秋季) 主要受灾区域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 主要危害 摧毁房屋、道路、庄稼,威胁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 加强预警,做好科学防患。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提前撤离危险地带, 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建立救援物资储备中心、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专业救援队伍 2. 地震 时间 全年 主要受灾区域 东部沿海(河北—江苏—福建—台湾) 主要危害 摧毁道路、村庄(城市),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 西南地区(西藏—四川) 防灾减灾主要措 科学预测,加强宣传、演练。提高建筑抗震设计要求,防震减灾 施 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即根据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文化特色,在 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工农业(经济)。 【方法点拨】 1. 理解“水土流失”形成的条件 (1)“水”:降水多,且短时间内降水量大。因此,水土流失发生的区域一定是降水比较多且较集 中的区域。如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土”:土质疏松且植被破坏,且地形比较崎岖(地面坡陡)。因此,山区(地)、高原边缘是易 发地区。如我国的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南方广大的山地、丘陵。而地形平坦的平原不具备这 一条件。 2. 理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条件 “荒漠”:植物稀疏的荒凉的旷野。它包括岩漠、沙漠、泥漠、盐漠等类型。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由于降水稀少或蒸发量大而引起的气候干燥、植被贫乏、环境荒凉。因此,我国非季风区 (西北地 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为破坏植被,易发生“土地荒漠化”。但是,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 化”则是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所致。 3. 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1)气候:地处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地形:地势低平,河道落差小; (3)河湖:河流弯曲,排水不畅;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溃堤成灾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湖泊 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 4. 冰雹的成因 气候炎热,气流上升旺盛,气流急速上升遇冷凝结而成。 5. 华北地区春旱形成的原因 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春耕时节,农业需水量大。 6.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形成的原因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多高温天气,加之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易错提醒】 1. 荒漠化与沙漠化:荒漠包括岩漠、沙漠、泥漠、盐漠等,沙漠化只是荒漠化中的一个分类。 2. 西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降水多且集中所致(西南地区植被破坏,土层浅薄,降水较多,水土 流失后,造成“土地石漠化”。它不是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结果。) 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震、台风、干旱等自然现象,当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时,才称之为自然灾害。因此,自然灾 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自然现象的发生以及人类活动。例如,我国旱灾出现的频次,降水多的东部 季风区比降水少的西部非季风区来得多。其原因就是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城市众多,同样程度 的干旱对东部影响大,而对人口稀疏的西部影响很小。 【拓展延伸】 1.水系系统调蓄水量功能: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湖泊、湿地在雨季通过自身积水面积的扩大,积水深度的增加起着调蓄水量的作用。 水库则通过人工调节库量,贮存一定容量的河水,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 森林(包括土壤)、湿地、湖泊、水库的调蓄功能强, 则发生旱涝灾害的几率小,灾害程度轻。调蓄功能减弱则易发生旱涝灾害。 2.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雾和霾 的组合词。现在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 气”。

doc文档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

教育频道 > 初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痴迷人2022-04-2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