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讲义) 思维导图 气体 大气 组成 主要成分 N2 、 O 2 微量成分 CO2 、 O3 大气 降水 的 条件 水汽 杂质 大气的 组成及分层 增强大气逆辐射,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对流层 水汽、空气分子集中层 大气的 垂直结构 地 球 上 的 大 气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的 受热过程 大气受 热过程 厚度:纬度、海拔(温度差异) 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天气复杂 气温:由近地面到高空温度递减 大气受热: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 气 现象:水平运动为主,无天气变 化 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大气受热:中上层臭氧吸收紫外 线 现象:有电离层,极光、流星现 人类活动:飞机飞行 象 气温:温度先变低,后变高 气压特点:气压低,空气密度小 3 主体:太阳(短波)、地面、大气 2 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1 削弱: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 保温过程:增加大气中( CO2 、水 汽)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意义 较大),或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流 失。农业生产:温室大棚、烟雾浇水 防冻 成因:受热不均 大气的 保温过程 大气的 受热过程 和 大气运动 热力 环流 大 气 运 动 过程:气温差异→先大气垂直运动→后水平运动大 气 等压面的弯曲与判读:大值凸小方向,小值凸大方 向 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大气的 水平运动 (风) 风形成的过程 风向和风力大小 三个力量的作用特点 高空 VS 近地面的风形 成 风向判读三步骤 风力大小看等压线疏密 图片版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作用 主 要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 成分 气体 微 量 保温 成分 水汽 固体杂质 二、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具有氧化作用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长波(地面)辐射,对地面 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吸收紫外 线) 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对地面保温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 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约 75%的大气的质量和 90%以上的水汽质量、固体杂质,大 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与温度有关:①纬度高,对流层厚度越低; 厚度 低纬度 17~18km,中纬度 11~12km,高纬度 8~9km。 ② 夏季也大于冬季。 现象 对流层大气运动复杂,多对流天气,天气复杂多变 气温特点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 受热过程 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 知识延伸:【逆温现象】(了解即可) 1.定义:(在对流层中)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2.过程图: 3.逆温的影响: [益处]①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③ 山坡或河谷地区常发生逆温现象,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 [弊端]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大量烟尘水 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部,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二) 平流层 现象 气温特点 受热过程 人类活动 大气水平运动,无对流,无天气变化 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臭氧(中上层)直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飞机飞行 【臭氧空洞】 20 世纪 80 年代初,科学家观测发现,南极上空每年春季臭氧含量比之前有大幅度下降,并将这 一现象称为“臭氧空洞”。“臭氧空洞”的出现,表明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含量减少。 (三) 高层大气 高度分布 气压特点 现象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气压低,空气密度小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极光现象,流星现象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解读】: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关键是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1.太阳暖地面 (1)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 吸收作用:主要是看大气中成分的吸收作用 对流层中的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比较少;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 反射作用:主要体现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晴天辐射强,阴天辐射较弱。 ③ 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容易被散射。(天的蓝色,朝霞与晚霞,太阳未出天已亮 等) (2)地面的吸收作用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温。增温后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 面大气传递热量。 2.地面暖大气 (1)大气吸收增温 对流层中的 CO2 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增温后向外传递热量(大气辐射),分别向高层大气和向地面。向地面那部分称之 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一天中的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日出之后,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并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大,传 递热量不断增加;12 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传递热量最多,但是到达地面乃至被 吸收转化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地面温度最高为 13 时;大气的受热同理,需要一段时间,在 14 时大气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传递热量逐渐减弱,地面及大气温度在达到最高峰之后也在下 降。日落之后下降得更快,次日太阳出来前地温及气温都是不断下降,因此,气温达到一天 中最低时为日出前后。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在一天中都有,地面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因此白天逆辐射强度大于 夜间,但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比较明显。 1. 大气保温作用的案例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 增强→→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2.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1)温室大棚 [原理]:地面长波辐射不易散失(与地膜同理) [意义]: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提前及延后种植时间,提前上市。 (2)烟雾防冻 [原理]:增加大气中的 CO2 浓度,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增强逆辐射 [意义]: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同类操作】:果园浇水:霜冻来临前全园适量灌水,增加果园湿度,减轻冻害 树干涂白:入冬前,用涂白剂将果树树干和主枝均匀涂白,既防冻、防日灼,又能杀死隐藏 在树干中的病菌、虫卵和成虫。 (三)地理思维探究:昼夜温差大小分析 1.地势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2. 天气 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比热容] 比热容大,白天增温速度慢,夜晚降温速度慢,昼夜温差较小(如海洋)。 二、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受热不均(根本原因)——(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 ——(使得)同一水平面产 生气压差—— (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形成)热力环流 [注意点] ① 环流的箭头首位相接,气压最高的为近地面气流下沉的位置 ② 同一点,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是相反的 (二)等压面的弯曲与判读 1.已知气压判断等压面的弯曲 [技巧]高压区向气压变小的方向弯曲(高空); 低压区向气压变大的方向弯曲(近地面)。 2.已知等压面的弯曲判断气压或气温高低 [技巧]向气压变小方向弯曲的区域为高气压区; 向气压变大的方向弯曲的区域为低气压区。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 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风向: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3)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 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风向: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3)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 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巴山夜雨涨秋池】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风向: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 总是高于郊区。 (3)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 于下沉地带距离之外。 注意: ① 在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 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热力性质差异)。 ② 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 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热力环流中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 风形成的过程分析 1.影响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 (1)直接影响其形成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 概念:由于同一水平面差生气压差,气流就会有从高压流向低压的趋势。这个促使气 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② 特点: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改变方向力——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风运动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3)既改变方向,主要影响大小的力——摩擦力 2.风的形成过程: 高空的风 vs 近地面的风: 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 (二)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某地的风向 ① 根据等压线数值,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 根据半球进行方向的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③ 分析该地为高空还是近地面,确定偏向的角度,高空偏转 90°,近地面偏转 45°。 2.如何确定风向 在画出风向之后,或者根据材料的图知道风向之后,要注意观察实际的指向标,不一定 是我们习惯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风向(的箭头)前作方位坐标,从坐标原点(原 点就是你的视角或材料对象)观察风向的来源即为吹什么方向的风。 3.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断风向(了解即可)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 )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上 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 “风向玫瑰图”主要是看与原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风频越高。 四、 等压线面的判读 1.高低压中心的判读: 会找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 2.判断风向的步骤 在图中确定某地的风向。 确定风向的三步骤。 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的方法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强。 4.判断季节 可以依据陆地(或海洋)的气压推断陆地(或海洋)的气温相对高低(海陆对比),从而判断季 节。 (1)夏季(北半球

docx文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讲义)-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风清颜2022-11-2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