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能力提升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019·吉林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师大附中月考)左下图为沪宁杭工业区示意图,右下图为鲁尔 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① 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⑤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③ )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B.②③④ C.①③⑤ 2.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答案】1.C 2.A C.科技水平较低 D.④⑤⑥ ) D.市场狭小 【解析】 1.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③水陆交通便利;⑤城市人口密集, 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故答案选 C。 2.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 钢铁工业的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煤炭资源丰富;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 同的不利因素是铁矿资源缺乏,故答案选 A。 (2020·浙江绍兴·月考)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 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量少 B.下渗率大 C.地面崎岖 D.降雨历时短 4.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变大 B.流速变快 【答案】3.B 4.D C.土质变松 D.土层变薄 【解析】 3.图示为喀斯特地区,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下渗率大,转化为地下径 流,B 对。泥沙量少是侵蚀能力弱的结果,A 错。地面崎岖,降水汇集快,是径流量大的原因,C 错。降 雨历时短,不是转化成地表径流量小的原因,D 错。 4.根据图示曲线,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不断减小,发生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土层变薄,可侵蚀的土壤少,D 对。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径流量一直在增大,A 错。不能表明流 速变快,B 错。土质变松 ,产沙量会增多,C 错。 (2020·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期中)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 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泾黄渭黑”的 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  ) 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 C.流速慢 6.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  ) ① 气候变湿变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污水排放增多④煤炭储量增加 D.流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 开采煤炭②清洁生产③加固堤坝④植树种草 A.①② 【答案】5.B B.①③ 6.C C.②③ D.②④ 7.D 【解析】 5.河水的“清与浊”主要是因为河流含沙量多少所致。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渭河的大部分支流均发源于秦 岭,因此与泾河相比,渭河结冰期短、流量大、流速快,故 B 正确,A、C、D 错误。 6.泾河颜色比原来变黄,说明含沙量增大,应是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而渭河河水变黑,则是水污染造 成的。故 C 正确。 7.针对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应采取的措施为:一方面要植树种草,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推 行和实施清洁生产,治理水污染。故 D 正确。 (2020·洮南市第一中学月考)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 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8.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9.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答案】8.A 9.D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解析】 8.图示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故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故判断①为石漠化面积;而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为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初期资源的开发而是人口环境容量扩大,但当资源的大量 开发导致环境恶化,则人口环境容量随之下降,故②反映人口环境容量。 9.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坡度大土层薄,人类不合理利用,植被 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图示可知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 (2020·武威第六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 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 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 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② 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 ③ 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 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⑤ 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 ⑥ 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C.②④⑥ B.②③⑤ D.①④⑤ 11.下列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10.A 11.C 【解析】 10.贵州多岩溶地貌,多属于沉积岩的石灰岩,而不是属于变质岩的大理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 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 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所以选 A。 11.石坎梯田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对缓解旱情有一定意义,A 正确;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 治理“山水林田路”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B 正确;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土 地质量,有利于提高了人口容量,C 错,符合题意;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D 正 确。所以选 C。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 月,汾 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 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 12.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3.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 历时长 ② 强度大 ③ 下渗少 ④ 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2.B 13.B 【解析】 12.降水变率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 A 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 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 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 C 项 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下渗增加,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 项错误。故选 B。 13.读取表中数据分析,第 5 次洪峰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误;第 5 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 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 3 次,降水强度大,②正确;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 , 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正确;植被对径流截流的作用每次降水相 差不大,④错误。故选 B。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采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 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 水槽中。 ③ 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14.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5.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降水变化率减小 B.土壤肥力增强 【答案】14.B 15.C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风力堆积明显 【解析】 14.实验中,沙子沉到水槽底部,相当于流水搬运过程中流速减慢,流水携带的泥沙在低处沉积下来, 因此沙子沉到水槽底部模拟的是流水堆积作用,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15.甲图表示植被覆盖率低,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水土流失加重,大量泥沙被流水携带,因 此河流含沙量增大,选项 C 符合题意。降水变化率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排除 A。水土流失加剧,表层肥沃土壤或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不是增强,排除 B。甲图 表示水土流失加剧,说明当地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风力作用不明显,排除 D。 (2020·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月考)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 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 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 黄河以

doc文档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单元测试定心卷(湘教版必修3)

教育频道 > 高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青春无悔2022-02-0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