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证实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月食、②登高望远、③卫星照片、④麦哲伦 环球航行、⑤帆船远行桅杆最后消失。) ② 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4 万千米(赤道),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纬线 起始线 度数范 围 表示符 号 半球划 分 度数变 化规律 区域范 围 经纬度划 分 经线 形状 圆圈 半圆 指示方 向 东西方 向 南北方 向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为一点。 长度变 长度相 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纬度 经度 化 等 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相互关 平行 相交 0°—90° 0°—180° 系 北纬—N,南纬—S 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自赤道(0°纬线) 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高的纬度是 90 度,在南极、北极。 东经—E,西—W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 线 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递增到 180° 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 度 60°—90°为高纬 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 赤道以南为南纬 以 0°经线和 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为东 经和西经。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 西经 三、纬度和经度 (1)东、西半球的判断: 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给了西经度数就与 20°W 比,给了东经度数就与 160°E 比,小于则在东半球, 大于则在西半球(判断东西半球只看经度)。 20°W 160°E 西半球 东半球 180° 180° 0°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2)南、北半球的判断:看纬度的符号, 是 N 则属北半球,是 S 则属南半球。 (3)地理坐标的书写: 例如,无锡北纬 31 度,东经 120 度,写作(31°N,120°E) (注意:①不能少“°” ②先写度数,再写字母 ③只有赤道、本初子午线和 180°经线不写字母,其余都要有 N、S、E、W) (4)方格状经纬网的地理坐标判断: 西半球 第一步:明确“横纬竖经”,即横线是纬线,竖线是经线 第二步: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步:数值:越往上(北)越大为北纬,越往下(南)越大为南纬,越往右(东)越大为东经,越往左 (西)越大为西经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与公转特点比较 地球运动 自转 公 转 方向 自西向 东 自西向 东 周期 旋转中 一天 (24h) 一年 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季形成、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1) 判断地球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方法:一天之内能够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如 一天之内观察不到,则由地球公转产生。 (2) 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北极(N)上空俯视为逆(Ni)时针,南极(S)上空俯视为顺(shun)时针,记作北逆 南顺。 二、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和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 南极出现极夜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出现极夜 南极出现极昼 (1)太阳直射点及节气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考点 1: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 2 次太阳直射现象。 考点 2:直射点移动方向的判断:春分之后直射点向北移(最北到 23.5°N),夏至之后向南移(最南为 23.5°S),冬至之后又向北移。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 北半球 春季 3、4、5 月 夏季 6、7、8 月 秋季 9、10、11 月 南半球 9、10、11 月 12、1、2 月 3、4、5 月 冬季 12、1、2 月 6、7、8 月 (2)五带特征 热带终年炎热(长夏无冬),有 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终年寒冷(长冬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3)五带划分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1) 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表现形式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2) 比例尺的大小 ①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先将分母的单位化为统一的。注意单位的换算:例如 1 千米=100000 厘米 ②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如中国地图),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如世界地图),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略 ③ 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推理) 2、方向 地图方向判定方法(三种) (1)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②同图等距、③形态闭合、④密陡疏缓 (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C: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位) D:山脊(等高线弯曲处凸向低处,是分水岭)记忆方法:凸低为脊 E: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F:山谷(等高线弯曲处凸向高处,是集水线,河流发源于山谷,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记忆方法:凸高为谷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五种地形分别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地形剖面图是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比例 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 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四大洋 1、七大洲面积排序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 洋洲) 2、四大洋面积排序由大到小:太大印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澳大利亚不是岛屿,是一块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4、世界上五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5、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几乎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 洲、南美洲。 6、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 大洋洲。 三、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学说 1、大陆飘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的。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在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后 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3、科学证据:①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相吻合、 ②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的地层相似、 ③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的生物相似。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A)、美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C)和南极洲板块(F)。(参看课本第 42 页,看图复习) 2、地球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跃 。 3、在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 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等。 4、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①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② 地中海不断缩小的原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③ 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 ④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⑤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的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某地一年或一段时期天气的平均状况,变化不大。 二 、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 洋,白 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 般是阴雨区。) 2、风:用风向标表示,风杆表示风的来向, 如西北风,从西北方来的风;风尾表示风力, 一道风尾为 2 级风力,半道风尾为 1 级风力。 3、常用的天气符号:见右图 4、空气质量: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 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沙尘暴 东北风 4 级 一、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2、年变化规律: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气温 1 月最高,7 月最低,海洋上 2 月最高,8 月最低。 (简单记忆:夏季陆温大于海温,冬季海温大于陆温)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 二、气温的分布 1、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受纬度因素影响——根本因素) ②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docx文档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教育频道 > 初中 > 地理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1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笑着放手2023-03-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