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单选题 1.据学者统计,1384 年 9 月 14 日至 21 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 1660 件,共 3391 事, 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 207 件、411 事。明太祖曾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 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明太祖如此辛劳是由于 A.废除宰相制度,大权独揽 B.他不信任别人,事必亲躬 C.事权分化,行政效率低下 D.内阁失职,事事听命皇帝 2.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八歇国西王误杀 170 人。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 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郑和将实情上禀皇朝,放弃赔偿要求,这就是在当地至今还 流传的“麻喏八歇国六万两黄金”的故事。这反映了明朝 A.实行薄来厚往的贡赐贸易 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C.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D.体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 3.明代内阁的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 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由此可见,明 代内阁 A.没有统治实权 B.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C.成为中央合法机构 D.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4.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国家刑事法规《大诰》中规定,“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 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此规定的目的在于 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整肃吏治和加强社会控制 C.进一步完善监察体制 D.进一步完善选官用人制度 5. “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 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军机处提高了效率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6.自秦朝开始,中国诸多封建王朝皆修长城以防游牧民族侵扰,长城成为“夷夏之防”的标 志;康熙帝当政时则断然否决官员修缮长城的建议,并决定不再修理、派兵驻防。康熙时 期的这一做法表明( ) A.中央集权制进--步加强 B.北方边患危机彻底消除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D.重陆轻海传统遭到了摒弃 7.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奏本制度,规定只准用题本和密折。到光绪二十七年, 清政府又废除题本,统一使用奏折,规定:“内外各衙门一切题本,本属繁复……均著改题 为奏。”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 A.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 B.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 C.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 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8.近代学者周询说:“自清开国以迄乾嘉间,各省之兵,惟有制营一种,故由平三藩以至 平白莲教,所用皆为绿营。”由此可知,绿营军 A.是清廷镇抚地方的工具 B.成为清朝唯一的军事力量 C.主要负责清朝社会治安 D.受地方督抚的节制与调遣 9.明代六科、都察院都负冇监察、谏诤之,但互不统属。六科侧重对帝的规谏,都察院侧重 对百官的监督。雍正帝以叨末“延论纷嚣,(六科)给事中以无所隶属益得态情白非”为由,下诏 将六科人都察院。此可知,雍正时期 A.监察机构斫临职能转型 B.中央集权受到谏官成胁 C.君主专制显现加强趋势 D.清朝时建统治走向没落 10.雍正帝召见军机大臣时,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 他们的意见,以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 军机处直接传达给有关官员执行。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置 A.使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对国家决策影响重大 C.确立了王室权威地位 D.否定了明代内阁制度 1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全国经济总量增加,但人均经济量下降;工农业生产力长期没 有突破性发展;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在赋税、人身关系上对工商业者有所解禁 和宽松,但保障私有财产、维护个人收益方面并无制度创新。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 A.人口增多造成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B.传统社会制约经济变革 C.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无法并存 D.生产工具和技术承古萌新 12.明清时期的文艺作品中不乏对女性的描摹和刻画,其中有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冯梦 龙 《警世通言》),也有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从各个角度描摹女性美以及社会百态的《红楼 梦》, 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具备政治批判色彩 B.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 C.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女平等观念趋于流行 13.“讲史”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主要特点,一般篇幅较长,取材正史 而 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为基础 的“历史演义小说这一文艺的新形式 A.扭曲了历史发展的真相 B.树立了价值取向的标杆 C.标志着传统史学的产生 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诉求 14.清朝初年,山西票号的汇票在使用中日趋精密,如讲究印制、票纸有数、书写固定、 附加暗号等。这反映出当时 A.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B.商人风险意识较强 C.市场配套设施齐全 D.交易欺诈现象严重 15.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是异 端”,“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一思想 A.否定儒家传统伦理观 B.体现儒学的世俗化倾向 C.继承程朱理学的精髓 D.代表新兴市民思想崛起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雇工的身份有所变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与雇主的 依附关系减轻。反映到劳动市场上,雇主主要依靠“劝”的方式激励雇工努力干活。清朝时 期,在雇佣工人很普遍的江南,雇工不是贱民,与雇主之间存在着权利义务的关系。 ——摘编自邢铁(论中国资本主 x 义萌芽的特殊性》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经济对外依赖校小,因此可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 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易有一定影响, 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 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 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 ——摘编自张恋绮《明清时期期我国对外贸易特殊洪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江南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 时机"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宋以来,江南苏松常嘉湖等地区成为全国的大粮仓,但是随着江南农业的富庶,重 赋的灾难又落到江南。全国赋税绝对值不断上升,而苏松常嘉湖又畸重。明中叶丘浚说的 最为概括:“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 嘉湖 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江南农业在兼营商品性作物和手工业中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历几个世纪苦斗而获得的较高经济效益,却被不合理的高赋税所 吞食。 本来可以有所飞跃的江南农业实际上被“均调”拉平了,处于与北方相差无几的积累水 平。 如果不是这样,江南地区经济的突破恐怕会出现得较早;就一个地区而言,难说就不 能率先经济转型?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农业发展新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江南地区经济未能实现转型原因。 参考答案 1.A2.C3.A4.B5.D6.C7.A8.A9.C10.B11.B12.B13.D14.B15.B 16.(1)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雇工人身自由度增加。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繁荣;江南经济长期繁荣。 (2)原因: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有限:对外以朝贡贸易为主; 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外闭关锁国:历行重农抑商政策;海上运输局限。 17.(1)多样化经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城乡联系紧 密;外来作物引进与种植。 (2)国家赋税徭役繁重;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手工业受压制;海禁政策的影响;封建政 府的压制;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

docx文档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无常和变数2021-11-0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